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8.第八章
时候,乐正元就找一个和他表面上八竿子打不着的影视公司和投资人,给这本小说拍电视剧。而且是要请实力派来拍,不计成本的拍。

    以萧悦的计划,这本小说大概六七十万字,大概也就是不到半年就能写完。电视剧在宣传的时候,正好可以借今年星际大迁徙的热点。

    有系统里那些资料做支撑,萧悦的小说足够贴近真实,应该剧情还是可以的。只要演员好,制作质量高,电视剧要红不难。

    电视剧红了,怎么也能带动一波人气。就算带动不了也没关系,电视剧也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科普。小说和电视剧,都只是载体。

    乐正元本想和萧悦商量,但他一说,萧悦就一副蒙圈的模样。看着萧悦这幅“你说啥,天书吗”的蠢样,乐正元放弃和萧悦沟通。

    看来萧悦那拳头大的猫脑子,能写出合格的剧情就不错了。其他的事,还是自己解决吧。

    ——————————————————

    就像是乐正元在商业上极具天赋一样,萧悦似乎在小说上的天赋也不错。他之前翘着猫胡子说自己大学时期靠着稿费就能过得很滋润,连学费都不需要让父母掏了,看来不是大话。

    萧悦给小说名字直接取名为《国宝迁徙实录》。在文案上,萧悦写道,“侵略者打到了北平的门口,故宫中的国宝是迁是留,牵动中国人的心。

    有人说,国宝留下,可稳军心民心;迁出之后,国宝易散难聚。另一部分人说,国家灭亡总有复兴之日,文物被毁永远不可复得,只要文物在,中华文化的根就不会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亡,中国人就不会做亡国奴。

    最终,故宫人决定将国宝迁徙。持续二十余年,辗转上万公里,路途十数个省,百万余件文物无一损毁。故宫人创造了奇迹。

    这是一群人誓死守护华夏文脉的故事。”

    乐正元看完之后,眼皮子跳了跳。他看着蹲坐在桌子上,翘着胡子竖着尾巴立着耳朵,一脸求表扬的蠢猫,道:“文案气势很足。”

    萧悦仰着头,表情十分得意。

    乐正元点开文案,开始看第一个章节。

    首章以著名学者鲁迅的诗打头。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当年故宫国宝迁徙,在现在看来是一番明智的创举。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骂的人比赞同的人多。许多有志之士,都不同意国宝迁徙。

    有的人说国宝不过死物,不比人命珍贵,不该兴师动众保护,不如卖给外国,换得飞机抗日;

    有的人说国宝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因为如此,才应该留在北平,和北平共存亡,稳定民心;

    有的人说国宝珍贵,易散难聚,谁也不知道这些国宝离开北平之后的命运如何,不如就地挖库保存;

    有的人说国宝中国人是保存不了了,不如呼吁国际社会,寄希望国际援助,将国宝送与外国博物馆保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而言之,这国宝是迁徙不得的。如果在迁徙途中毁坏了,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可最后国宝还是决定迁了,负责的还是反对国宝迁徙最激烈的故宫博物院秘书吴瀛。在迁徙过程中,保护国宝的,许多人都是曾经反对过国宝迁徙。

    当决定迁徙后,这批故宫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曾经的反对而消极怠工。他们将文物清点、装箱,跟随国宝,踏上了二十余年的迁徙之路。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