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43.船长你冷静(7)
    防盗, 购买比例50%,防盗时间24小时~请小天使们支持正版~  但不等他多说, 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长公主牵着幼帝的手上了御阶。

    按着长公主那眼中只能看得见美人的尿性,竹猗第一眼就停在了韦省之身上, 然后她就启唇笑了笑,眼底全是沉郁的怒气,转头却看向了韦相。

    “宰相大人不是将人送来又偷走了吗?如今都送到朝堂上来了?”

    她这句话一出,举朝哗然。

    韦相差点被堵得一口气上不来,他将次子送到长公主府上就是弃之不用了的,根本没关心过他在哪里过得如何, 又怎么会将人偷出来。

    尤其那些个知道他将人送去的老狐狸,此时满脸皆是鄙夷。

    唯有那个老太傅,朝他笑得意味深长。

    韦相立即就想到了之前的不对,他正要出列陈情,韦省之已经先他一步, 跪倒在地,“草民原不敢再见长公主, 只被家父送至裕州, 见到了万民同悲的凄凉,才舍了脸皮回来, 求陛下和长公主殿下为裕洲百姓做主。”

    他说着就从话里掏出了一沓薄薄的布帛, 上面浸满了鲜血。

    裕州, 韦相将这个词念了两次才想起来那是年前镐城外那群饥民的来处, 他原只想先用千把个饥民为以后造反生势,只吩咐了手下调了一州的官兵假扮山匪,杀人放火毁粮淹地,硬生生弄出了千百个流落在外的流民。

    而他只是在上奏的折子里,看见过裕州突降天火,又水漫良田,遭了天灾。

    这事都已翻过年了,甚至那群流民都已被崔家那个户部侍郎安置了,他当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按兵不动,谋划着新年再故技重施。

    只是为何事情会被抖了出来?

    还是被他“送进长公主府又偷出来”的嫡次子。

    韦相脑海中纷扰而过,首要怀疑的就是那位沉迷男色的长公主。

    他抬头去看,却只见那位长公主将血书扔到了一边,捏着鼻子嫌上面的气味重,连多看一眼都懒得,倒是他身侧的老太傅,气得眉毛都要倒竖了。

    这一瞬间,韦相又觉得自个想多了,就淳于晞那扶不上墙的阿斗的模样,如何撑得起这环环相扣的阴谋,八成是那老太傅整出来的幺蛾子。

    裕州之事繁复,在长公主摆明了不想管的情况下,小皇帝按着老太傅的授意,指了几个人负责,定要寻出幕后主使,为裕州百姓伸冤。

    同时户部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由兵部尚书钱墨为首,送往裕州。

    出行的车马从户部的钱库,一路到了镐城的城门。

    若不是那些个护卫的将士都穿着盔甲,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那架势和长公主当年送嫁时也能相较量。

    镐城的主街上沾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突然有个书生“噫”了声,指着队伍里那个不过七八岁的小儿,“我繁朝无人否,竟让个小儿混入其中?”

    他身侧的同窗赶紧伸手捂住他的嘴,又左右看了看,“图文兄慎言,那是长公主亲自教养的小儿,此次前去定是立功为着以后出仕的。”

    说到此处,他心中也无限唏嘘,被长公主看中,一小儿竟七八岁便能去立功。

    被捂住嘴的书生“呜呜”了几下,终于挣开,语调皆是讽刺,“那长公主身侧还真是黄金富贵窝,就此次出行,那领头的不过及冠的兵部尚书也是她提拔的,户部左侍郎又是驸马亲弟,连个吏部的小典簿,据说当年也是侍候过她的。”

    他说完还“噫吁唏”地叹了几声,“你我满腹诗书,竟不如人家会谋前程。”

    此言一出,周围好几个同书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