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张图纸就和他的家书一起送回开封了,图上还有他的亲笔提字,塞外雪城!注意啊,都是简体字,繁体字他是既看不懂也不想学,爱咋地咋地!
说起简体字吧,现在有种观点,说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其实没那么严重,我们所用的简体字里多一半其实在古代都用,比如说草书里就有很多简体字,比简体字还简体字。
文字这个玩意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在不断进化的,总不能说繁体字才是正朔,那甲骨文咋办?篆字咋办?和它们比起来,繁体字又像是简体字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没必要纠结于文字的进化,那样太肤浅太表面太形式了。文化是一种内涵,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表面含义,具体啥叫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本人也无权界定。
说了几句废话,并不是说洪涛打算在古代推行简体字,以他这点修养,能把字写好就算不易,哪儿闲心去玩文化。
但他也没闲着,确实在干一件大事儿,很大很大的事儿,如何漂洗羊毛!
从湟州开始洪涛就在琢磨一个问题,该如何发展当地经济呢?光靠种米囊子花不是长远之计,这玩意指不定哪天就得全面绝禁,总不能为了湟州经济就让花膏满大宋走私吧。
光靠屯田也没出路,湟州或者说凉州就算土地再肥沃,可受到气候限制,注定就不能成为粮食主产区,能做到自给自足再略有盈余就非常不错了。千万不能和江南比,人比人得死,地比地更得死。
经济作物不灵,农业也不成,湟州还有啥拿得出手的特产呢?别聊罐头,那玩意在内地弄成本更低,犯不着非在农业不发达的湟州或者凉州制作。
畜牧业,这倒是西北高原地区的特色,可是吧,受制于运输条件,除了马匹能向内地出售之外,牛羊啥的很难运输,运回去成本也会很高,没什么大力发展的前途。
但是到了凉州之后,洪涛突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拓荒者家里的妇女居然在天寒地冻的室外踩在大木盆里。这肯定不是在玩游戏,多冷的天气啊,木盆里也不是空的,里面还有水花四溅。
难道他们疯了?洪涛过去看了看,脑袋里豁然开朗!木盆里不光有水,还有很多羊毛和牦牛毛。
这些妇女没疯,她们不想浪费任何一点生活物资,所以在用传统的方法漂洗羊毛,晾干打散纺线,用来织造布匹。
羊毛制品!纺织业!
洪涛差点给自己一个大嘴巴,这脑子也是太笨了,当年英国人那边也是狗屁不产,就是羊群多,然后生生用毛纺产品撬开了欧洲的大门。
自己当然不会玩纺织机,但如何漂洗羊毛还是会的。其实那些妇女木盆里装的不光是水,还有人畜尿液。她们在利用尿里所含的碱来为羊毛脱脂,这样才能纺织。
用尿脱脂太慢了,也太恶心。洪涛有更好的办法,而且特别容易。不是有火碱嘛,那玩意制作起来不难,湟州工坊里也一直都在用。拿火碱稀释溶液浸泡动物毛皮,不光脱脂干净,速度还快呢。
只要有了比较恒定的浸泡时间,那自己就能把用脚踩踏的环节也省去。火碱对皮肤有腐蚀性,干脆就改成水力驱动的木锤。脚踩、木锤打、摔打其实是一个效果,后世的洗衣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有了快速简便的漂洗工具,这些妇女就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然后呢?还用问嘛,去纺线织布呗。
有织机用织机,没织机就让王浩从南方采购,或者干脆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