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
年后人们单单凭借着一个不过巴掌大的、名叫手机的东西就能够在地球的两端、隔着几万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对面”的畅谈。 或者这么说,别看现在这战国七雄国君一个个风风光光的,但谁知道哪天自己的国家会不会被直接一战而亡呢? 春秋初年几百上千个诸侯国,到了现在这公元前257年,已经只剩下了七个,绝对的百里挑一。 这种惨烈的现实足以让七国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种危机感,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国君们必须要正视眼前,必须要在每一战都尽可能的为自己的国家获得足够生存下去的资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目光长远,那根本不现实。 想生存下去,首先就得功利。 “功利”这个词,从来就是“短视”的同义词,和“长远”不是一路人。 那么在周朝这众多的诸侯国之中,还有没有不功利的国家了? 有。 只不过问题在于,那些不功利的国家,早就已经在过去的数百年里被淹没在历史的滔滔浪潮之中了。 而且,就算想要目光长远,那其实也还挺难的。 七个国家,七位君王,成百上千名大臣,成千上万名官吏,数以百万计的子民。 这么多的因素加在一起,谁能够想得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变数太大了。 比如说赵丹吧,赵丹在河东郡之战前的筹划是依靠三晋联盟之力,一直把秦国打到灭亡为止,然后再图谋其他国家。 这其实也算不上一个长远的计划,但就是这么一个并不长远的计划,在河东之战后都立刻产生了变数。 本应该是亲赵派的魏无忌分分钟就带着魏国叛变了赵国,和秦国站在了一起,然后才有了赵国被迫抢先攻击秦国,才有了接下来的邯郸保卫战。 这战前谁能想到啊。 毕竟每一位国君在每一次大战之前所面对的选择都太多了,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一个说客就能够决定一场大战是否开启,或者决定这个国家在这场大战之中站在哪一边。 这怎么猜?这太难猜了。 所以赵丹在这件事情上得到了一个经验,什么目光长远啊那都是扯,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靠谱。 反正只要不停的打胜仗,那么终有一天赵国会强大到让所有六国加起来都不是对手的地步。 等到真正统一天下之后,再慢慢的去考虑那些百年大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