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百九十二章 遇到自己小号的感觉
来解释,是个“一波流”的打法。

    在这个时间点上,巴人手里握有大量现金,而社会上各种资产的价值都在跌,钱比往常更值钱,平常一亿都买不到的资产现在有些还是买不到,但另一些一千万能买俩。所以,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停工,对普通人来说看似段子,一闭眼一睁眼假期又延长了。但对企业主来说,就变成了一闭眼一睁眼,几十万又没了,只有消耗没有产出,包括巴人自己的产出也少。只有像小康和天鲜配这种民生行业,仍然在运转,成本提升但收入也在提升,情况稍好。至于生鲜电商,那是个例。

    这就是为什么徐欣和胡世恒等资本大佬现在每天都在焦虑的原因,他们投资的标的物,资产价格普遍都在下跌。即使能开启远程办公的,一样要付出沟通成本,员工但是时间工作量的输出肯定是要跌的。

    因此眼看着进入二月了,楚垣夕每天都在考虑要不要展开计划外并购的问题。

    原本这些钱是给小康做战略储备的,还有投资建厂等等一应花销躺在日程表上,但是肯定有富余,当然也可以变通一二。此时如果有能力在跌价的资产中分辨出哪些是优质的,哪些是被错杀的,哪些是能够归回基本面的,确实值得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出门撒币。

    基金业的大佬和lp们此时捂紧钱袋子,而楚垣夕跑出去撒币,有可能被人称为大头,但楚垣夕跟他们的心态不一样。人家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玩的是金融,衡量的是损益和风险,讲的是现金为王;楚垣夕做的是事业,只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自己想不想做,条件允许吗;第二目标有没有毛病,值得不值得。

    更何况如果徐欣大佬手里有这么多活钱她肯定也会主动出击的。

    只是制约楚垣夕正是“计划外”这三个字。计划外就说明巴人没有为并购进行过人才储备,不具备分辨好坏的能力,那就容易打眼。

    就算有分析能力,没有合适的操盘手也难以做出合理的并购,因为很多公司的股权并不是像巴人和小康这么简单的。在一轮轮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条件,有各种早期投资人,签各种不合理的协议。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拿到控制权,这就需要操盘手抽丝剥茧的去梳理各方面的状况,然后拿出合适的并购条款。

    这种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显然不能楚垣夕自己来做。而且现实条件也不允许,基金现阶段没法当面和创业者沟通,没法入场做dd,巴人一样没办法,就连招聘相关人才都费劲。

    更何况巴人如果打算开展并购,并购啥呢?虽然可以有限跨界,总得是一些和小康巴人两种主业相关的吧?餐饮跌价跌的最惨,不能因为巴人信息做探店吃播就并购一批餐厅过来,那是胡闹,楚垣夕自己都忍不了。

    所以最好是能对主业形成补充的,像天鲜配就属于强相关的,但是它价值没跌,非常不美丽。

    这几天梁可年已经开了好多脑洞了。

    梁可年虽然对巴人和小康都还没有充分的了解,但是抛开细节从大的逻辑上来思考仍然可以梳理出不错的思路。比如说巴人是文创公司,文创公司的涵义他了解,因为他的老爸也曾经干过,《乱世出山》一开始还是老梁的呢。

    因此,并购运营夹娃娃机的公司如何?这肯定是跌价的先锋,越是全国性大公司此时越难运营,但未来也能回归基本面,同时还属于文创口。这种资产正好可以配置给神器公司巴拿拿,运营线下的ip衍生品,最好是并购带有上游产业链资源的企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再给娃娃机里里外外加持上《无道昏君》的ip,更是画龙点睛。

    要知道国内从事文创行业的公司相比别的行业来说本来就不多,正经成气候的就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