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二百五十九章 貌似被坑了的东岳大帝
的信众。

    更何况宋真宗并不是真的糊涂。能做开封府尹并且得到宋太宗赞扬的人,能创下咸平之治盛世的皇帝会是个糊涂蛋?

    据记载,宋真宗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

    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很喜爱他,把他抚养在宫中。

    后来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所以京师的监狱多次空闲,太宗多次下诏褒奖他。

    就连被人非议的澶渊之盟,也不是历史上记载的他是害怕了战争,开创了华夏历史上大胜了,却赔款求和的第一人。

    正是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

    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两白银)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两白银)百分之一。

    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就这样一个人能做得出来求人办事,然后得罪人的勾当?不光我不信,我相信大帝他老人家也不会相信的。

    想想宋真宗封泰山时候的过程,满满的充斥着阴谋。历史上是这样记录的。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

    赵恒“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为了证明“天书”真的是从天而降。

    赵恒还特意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

    此人星冠绛袍,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

    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

    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

    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

    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

    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赵恒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

    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赵恒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

    赵恒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

    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由王旦牵头,连续五次联名奏请赵恒封禅,又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

    王钦若一到乾封(今山东泰安)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

    不久,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天书”驰送京都。赵恒再次召集朝臣,宣告自己所梦“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的预示。

    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果然应验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赵恒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那“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

    王旦等文武百官随从;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