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04章 行行

    等最后花剌兵发现齐森不是赵荡,必然也要杀了他,他将是九个人中最后死的那个。

    火盆照亮着赵荡的半边脸,他面无表情,一双深目梭视过地上并排而站的九个人,问道:“你们皆是孤自悲田坊里抱出来的,无父无母无亲人,跟着孤多少年出生入死。还有什么遗愿,说出来,孤有生之年,必当满足。”

    九个身长八尺的年青护卫们眼看赴死,却并不悲壮,相反还略有羞涩。彼此相视着笑了许久,赵荡自来的威慑还植在心中,不敢发言。终是齐森说道:“兄弟们别无所求,但求公主能于这殿中一舞,兄弟们听公主一歌,赏公主一舞,此生再无所悔。”

    如玉当初在云台上跳舞,赵荡府上的护卫们皆是一清二楚的。她先就红了脸一笑,转身问赵荡:“可否?”

    赵荡微微微后仰了仰,火光照耀不到他的脸,如玉自然也看不到他的眼神。

    如此以身赴死,只为能救赵荡一命,虽各各皆是蒙了他的养恩,但其举动也叫如玉敬服不已,她起身走到那火堆边,九人皆往后退了三步,围成个半圆坐到了火畔,以为如玉要于这火盆旁,重现当日于云台上那身姿曼妙,音如白练的一舞。

    众目睽睽之下,如玉掏空火膛,自周围空架着柴火,架到一尺多高,再深吸一口气吹进去,顿时火苗腾空窜了起来,将整个大殿照的光亮。

    这简朴的地方别无长物,唯有几只破碗。如玉取了几只瓷碗出来,依次斟水排开,试着敲了几下,添添减减,很快就找准了音符,再敲一连串的音,声绵延而幽远,于这初春的深山中,古意寒然。

    如玉轻轻敲着,自觉像个讨饭的乞丐一样。他们眼看离别赴死,欲看公主一舞,她无衣无饰,抬头一笑道:“好歌不是一人之功,我不过一歌者,还要乐师伴奏,更要舞服相添,方有音声婉转。既诸位将行而无归期,不如我送诸位一首行歌壮行,可好?”

    她默息,垂眸,于火畔轻轻敲着那磬,出声已是婉转:“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这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古乐,流唱于世至少千余年,所唱的,是一个妇人对于远在他乡丈夫的深切思念。

    雨夜,寒山,破庙之中,九个身将赴死的年青人,面对着围坐于火盆前,会生火能做饭,两只手不过片刻便能将火架到尺余高的,穿着布衣饰着荆钗的公主,听着这妻子对于丈夫,万里路上的思念之歌,渐渐热泪盈眶,跟着她的声音低声唱合了起来:“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真正天家的公主,遥站于玉阶金顶之上,可望而不可及。于一众自悲田坊出来的,无父无母的男孩们来说,这会做饭,会洗衣,会架柴火,拿碗便可击乐,席地而歌,有着绝美的容貌却不是那明空皎月,触之可极的,仿如山间那枝春桃的小妇人,才是他们心目真正的公主。

    殿外濛濛细雨下个不停,如玉歌罢一遍,见护卫们仍旧望着自己,随即重起一遍,声悠而转,再度唱了起来。齐森带头,起身重重磕过响头,在如玉的歌声中退了出去,一个又一个的护卫们,郑重其事向赵荡磕头,在如玉的歌声中出了深山,集结一队,奔向他们赴死的旅程。

    “如玉,过来,挨着孤坐会儿。”赵荡拍了拍褥子,如玉坐到他身侧,他便将头靠了过来。

  

-->>(第5/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