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卷III-1 江南的早春 (IX)(上)
要想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靠的不止是那些清流,也不是那些追逐功利的权贵,而是将实力埋在朝廷,民间,商户和江湖的大家。放眼看去,最符合条件的就是唐门和陈家,也是太后一系。 祖父和父亲听完他分析后,两位长辈都久久没有说话,两位在书房坐了一夜,烛灭天明时,祖父走出来,手里捧着装着龚家传家的玉佩紫檀盒,亲自登车去了陈家提亲。 其后,太后亲自召见他。那时外间还没有传出两家订婚的事,外人都以为这是大周朝最年轻两年内政绩斐然的卓越县令的殊荣。只是到了太后殿中,太后看着他很久没有说话,喝完了一杯茶,太后放下茶杯才叫了一声他的表字,开始第一句话:“子谦啊,从你三岁开始入宫哀家就认识你,但是从来没有发现过你是如此势利的人。” 若是常人听见太后说势力二字,只怕脚都软了。反而是龚之赟,不慌不忙地叩头之后,低着头说:“下官确实是很势利,不过是因势利导,是因为太后娘娘太能干,这几十年来,将这由内到外,由朝廷到民间经营得极好,诱惑得下官想搭借娘娘的势力做一个千古能臣,能让下官胸中筹谋的各项裕民生计得以施展。若没有娘娘搭好的台子,下官空有想法,只怕终身都无法实现。故而下官恳请娘娘开恩,允许下官做一个势利小人,能够借力施为,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收获下官企及的功名。” 太后陈壁画听后,连连点头,连说几个好:“好一个势利小人。” 在那之后,太后特意命人赐坐,将他的一些为官和民生民计的想法谈出来。了解大体后,太后又宣齐贤齐大人进宫,和他一起交谈,也是那一次长谈,龚之赟更加肯定了他的选择。大周定朝上百年,因为大世家贵族的相互争利,各方势力的相互倾轧,官员体制的破败,这江山已经千穿百孔。太后是一个奇女子,大周目前只有在她的掌控下才不会大乱,才有机会欣欣向荣。而齐贤齐大人更是太后打造江山的重要助手。在他庆幸自己赌对了的同时,也更加佩服和向往陈氏学说。太后和齐大人都出自陈家,陈家书院对他们在做人,策略和处事上的熏陶,造就了这两位都年近古稀的老人家对治国豁达开明的态度,对人才和新鲜事物的合理接纳对待。 也是那一次,齐大人的话触动了他。齐大人说,有些他提出的想法和新政不是他和太后没想到或是不想实行,而是诸多因素制约。且前面的几十年,太后和齐大人都还在为自身的生存而绞尽脑汁,多年的奋斗才有在朝廷的掌控。齐大人觉得他想法不错,但是本身的资历不够说服朝臣,且有些想法需要他再在各个方面实践中修正改善后才能大面积在大周推广。但是他和太后都已经不再年轻,能再给他十年,努力从底层知县一步步往上走,在他们作古之前,能够让他有机会大展拳脚,他们会尽量选一个能为民生计的君主,希望能将大周国安民富的时间尽量延长。 而此次江南之行,除了考核官员,另外一个意图就是让他摸清各方人士,进一步完善他班底的蓝图。江南多人次,杭城出才子,朝廷历来喜欢在江南选拔人才。名士名人大周不缺,但是真正能将事情做好,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人才少之又少。 而这六府八州的官员,放眼望去,他想纳入班底的还真是不多。他手中也握有一份吏部整理的贤才榜,其中一位最年轻的,孙耀阳便在杭城。在江南文士圈里,此人呼声甚高。但是看着眼前的孙督抚,再想到早上收到线报,这样的父亲教化出来的儿子真是能用吗?他仔细地进一步打量孙督抚。 孙督抚此刻也非常忐忑。出来祖儿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闹得满城风雨,传到巡按耳中影响他的考评。他表面正经危坐,心里却急速地转着如何平息事端,不让巡按知道的念头。 这边《为官之本》刚刚念了一半,就见府衙的知事在外面探头探脑,不停地张望。上官在此训导,不应有人来打扰。但是吏部也有规定,考核期间,紧急民事不得耽误。府衙的知事向来是个懂事的,此刻过来,一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