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卷III-5 故人重逢(III)(中)
天要养活这些人要花多少代价。 新杰看了一眼一句很激动的客人和伙计,又看了一眼黄掌柜,黄掌柜聪明地说道:“这只是前院,不如太子跟我们到后院和平安客栈去看看?” 沂义点头,带着一众人往后院而去。转到后院,迎面又是一个石头屏风,上面刻着两个刚硬的大字,“坚勇”,落款还是望芦居山人。沂义回头问新杰:“这望芦居山人当年可知聚贤楼收留老弱残兵?故而专门为他们题的字?” 新杰点头:“这个后院是平安客栈和聚贤楼共用的。先前只有平安客栈,尚无聚贤楼。平安客栈在高祖起事之前便在京城。高祖当年进京赶考也是落脚在平安客栈。高祖当年也是在平安客栈与唐门先祖结缘。后面的一些事,宫中有记录。” 杜庭禧看了一眼丁冀中,丁冀中点点头,二人隐约明白这望芦居山人可能是高祖。杜庭禧觉得后背发凉,此时再退却,也来不及了。他飞快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这字是永正三年题的。”沂义仔细地看着落款题跋。 新杰虽然从不管家族生意,但是大事,唐家子弟都是必须清楚的:“据说永正三年,天下大定。朝廷开始安置各位从龙出生的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士兵寂寂无闻,不可能在朝堂有高位,然而朝廷又百废待兴,拿不出大笔银子来安置他们。高祖当年的退役士兵免税十年,伤残士兵终身免税付的恩召就是那个时候发的。即便如此,这些士兵的生活也不如人意,虽然心中愧疚,但是大周新建,国库空虚,能做的实在有限,只能将此事郁结于心。 新年前的一天,高祖微服在京城街市体察民情,碰到几个熟悉的面孔。这些人都曾经在他的先锋营跟他一起近身作战的普通士兵。只是后来受伤或残疾离开了,高祖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在京城见到他们。原本以为这些人无处可去,聚在一起讨生活,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快要年关休市了,约着出来闲逛。高祖好奇他们是如何聚在京城的。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没有家眷,有的也不愿回原籍,且残疾了回到乡下种地砍柴都不行,正在彷徨之际,碰上了先祖。当年唐家先祖因和高祖先锋营的士兵都很熟悉,便主动邀请他们去平安客栈帮工。 高祖听他们说得热闹,又听说晚上他们邀请了众多留在京城的兄弟一起回平安客栈喝酒,便和他们一起来了平安客栈。从那之后,高祖多次来这里和那些老兵一起喝酒聊天。后来他知道这些帮工的人每年除了自己生活,还能存一些下来接济那些生活不好的退役兄弟之时极为感动,便亲手写下这坚勇二字。后来平安客栈在各地的分店也开始优先招用退役老兵和伤兵。 永正十六年,经过多年的经营,平安客栈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便买入了周围的铺面,加建了客栈更增加了聚贤楼。前面聚贤楼的牌匾便是开张之时高祖写下的。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终身愧疚于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普通士兵,不想让外人知道大肆宣扬,而且唐家先祖也不想用皇上的名义来做生意,所以便和高祖商量牌匾的落款仍然用望芦居山人。唐门的后人也按先祖要求,不要在外宣扬此事,所以除了唐家子弟,外人大多不知道这些事。” 沂义点点头没有多说话。高祖和唐门先祖乃是至交,这点宫中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还有后面这些事情。大周已立国百年,皇室大部分人都忙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早已将这朴实无华的友谊和战争带来的创伤视而不见。 他带着众人走继续往前走,只见后院更是惊人,有腿脚不便,专门坐在那里洗菜洗碗的,有一只胳膊不停地往返提水给,触目惊心。 “刚才黄掌柜说这些是不愿意去关西荣养的,关西唐家是否还收留了更为严重的伤患?”沂义问掌柜的。 黄掌柜赶紧回答:“是的,关西唐门有几个农庄,荣养了不少跟着唐家爷们在战场重伤退役的。但是这些人虽然重伤,但凡能劳作的,都不愿意闲着,就像殿下看到的,能做事的,都想尽一份力,这样不但能够养活自己,不成为别人负担。有能力的还可以多做一点,积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