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剧组成员的部分,采用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大牌,分红比例自然就会更高,如果再加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导演,那么仅仅是剧组部分的分红就可能高达百分之四十,乃至百分之五十,如此一来,其他三方的收入自然必须相对应得做出调整。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制片方几乎是不赚钱的,因为他们的分红还需要扣除宣传费用、制作成本等等,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要贴钱。
所以在行业内部,人们会简单地说,一部电影想要依靠票房为制片方赚钱,那么票房必须达到制作成本的三倍或者四倍,这才是可能的。相对而言,对于制片方来说,周边收入才是回收成本的最快捷径。
对于“爱疯了”剧组来说,他们是制片方,也就是说,按照行业规则来说,他们可以瓜分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虽然说,在实际情况之中,他们这样的独立剧组,票房瓜分比例可能达不到如此高,一般来说是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之间剧烈浮动,详细的数字还是要看谈判交涉的过程。
那么,可以简单地取一个模糊中间值,百分之三十,然后算一笔这样的帐,如果说“爱疯了”的北美票房是一千万,那么剧组可以就分到三百万美元。
哈维先开出了一百五十万的买断价,随后又提高到了四百五十万,一口气增加了三百万,其实也就相当于“爱疯了”票房达到一千万时,剧组原本就应该拿到的分红。换而言之,这就是换汤不换药。哈维仅仅只是把“爱疯了”剧组应该得到的部分,吐了出来,却做出了一副心痛割肉的表情,演技着实满分。
更重要的是,哈维采用的是买断价,也就是说,如果“爱疯了”的北美票房高于一千万,剧组也是拿不到任何收入的,那属于他们的“百分之三十”都将全部落入哈维的口袋里。
但如果“爱疯了”的北美票房低于一千万呢?
哈维也不会吃亏,因为他仅仅只支出了“四百五十万美元”而已,取而代之的是,他可以收获“爱疯了”百分之六十的票房分红,也就是说,只要“爱疯了”的北美票房高于七百五十万,他就不亏本了,即使达不到这个数字,他的亏本数额也不多。
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笔不会失败的交易。
哈维果然是老奸巨猾,从头到尾都把优势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即使面对蓝礼的突然发难,也依旧没有丢掉控制权,这才是真正的“教父”风采。
不过,蓝礼对于这些内幕细节都是不了解,他做出判断的原则很简单。
安迪说出了两组数字,一个是买断价,七百万;一个是分成价,四百万加上分成百分比。那么这两组数字是如何的出来的呢?
假设“爱疯了”的北美票房只有一千万,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分成百分比应该是百分之三十,这样的话,票房分成是三百万,再加上分成的版权价四百万,也就是七百万——刚好等于买断的一口价。
刚才哈维一脸杀伐果决的表情提出了四百五十万的买断价,但蓝礼却知道,既然哈维愿意提出这个价格,就说明安迪的判断是准确的,“爱疯了”的分成发行权价格的确是在四百万左右徘徊,那么如果哈维想要买断的话,七百万就是最合适的价格。
当然,这一切讨论的前提是,“爱疯了”的北美票房是一千万,至于能否达到如此标准,这就不是蓝礼能够解答的问题了。所有都只是假设的猜测而已。也许更高,也许更低,一切皆有可能。安迪在估算,哈维也在估算,其他发行公司自然也在估算。
更何况,蓝礼坚信着,像哈维这样的老狐狸,不可能一口气就报出顶级价格,不给自己留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