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64章:考察
    听了昆体良的解释,乔安在释然之余也感到一丝惊讶。

    远东独立才两年,就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体系,其中小学还是义务教育,这可能吗?

    乔安对旧世界的教育普及情况不甚了解,仅就他所熟知的新大陆两大殖民地——亚尔夫海姆地区和米德加德地区——来说,青少年入学率非常低,别说义务教育,乡村地区识字人群都不超过五分之一。

    比如乔安这种自耕农家庭出身的孩子,有机会上中学的都很少,接受高等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新大陆,包括米德加德大学还有乔安的母校莱顿学院,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会设立高昂的学费门槛把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排除在大学校门之外。大学生要么是贵族或者官宦子弟,要么出身于种植园主、工厂主和银行家之类的富有家庭,最次也是律师和医生之类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女。

    正因为了解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多么难得,乔安才对远东政府大力推行的国民教育方针感到惊讶。

    换做一年之前,他绝不相信一个独立才刚满两年的国家,在受到重重封锁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还有余力推行什么“义务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官僚们拿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空头支票而已。

    然而自从今年暑假为了搜集石化生物样本亲自去了一趟远东,乔安对这个隔海相望的国度印象大变。

    从谷地村到北海湾,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无数次刷新他的旧观念。

    乔安的亲身经历可以作证,远东人如今的生活水平,比起新大陆的平均水平高得多。在远东看不到绵延万亩的私人种植园,但是在乡村公社和国有农场,没有人被迫为奴出卖自由,劳动者最起码可以保证吃饱穿暖——以及比温饱更奢侈的、做人的基本尊严。

    在这样的前提下,推广义务教育还真就未必只是一句空话。

    乔安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就此又向昆体良请教了很多,进而了解到远东政府制定的义务教育方案,其实与乡村改革密切相关。

    比如乔安在谷地村旅行期间结识的驻村牧师彼得,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主持村办小学,传授当地乡村儿童读书、写字和算数等基本技能。

    像彼得这样的乡村牧师兼小学教师,在远东的各个乡镇还有成百上千,是这些无私奉献的圣职者,共同奠定远东义务教育体系的根基。

    最初听昆体良提出参观米德加德大学的打算,乔安还有点担心校方不允许这些母国的“叛乱分子”进入校园,不过事后证明他多虑了。

    海拉尔私下里告诉他,学校已经得到高层授意,不会阻拦昆体良一行进入校园参观,而且还会暗中提供方便。

    乔安没有追问她所说的“高层”究竟指谁。亚当斯先生固然能量很大,却还影响不到大学校园,乔安猜测卡斯蒂斯爵士多半已经知道远东考察团的来访,并且做出相应的安排。

    这位身患重病的爵爷非常低调,但是了解内情的人绝不敢低估他手中掌握的权力——米德加德大学的董事会主席,就是卡斯蒂斯爵士的众多头衔当中不甚起眼的一项。

    越是了解独立后的远东,乔安对这个叛乱起家的异端国度好感越深,欣然陪同昆体良一行参观大学校园,为他们介绍校内设施,院系专业划分,还有学生管理制度。

    昆体良对米德加德大学最具特色的“学分制度”尤其感兴趣,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的时候,拉着乔安就这个话题讨论了很多。

    乔安在陌生人面前多少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不过对于昆体良提出的问题,比如“学分制度”的好处和弊端,他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毫不讳言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