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01章 偷窥一下(Ⅱ)
太简单,不过是黄泉蜂集群寄生特性的一个特殊案例,只因涉及邪教、战争与阴谋等时下公众关注的焦点,才显得格外深刻。

    总得来说,这篇文章的新闻价值和科普价值远大于学术价值。

    对乔安这样的年轻学者而言,这类“轻量级”的文章是有益的尝试,不妨偶一为之,却不适合作为主攻方向,否则未免有浪费才华之嫌。

    相对而言,同样由乔安独立撰写,发表在《奥法通讯》六月刊上的另一篇论文,异界生物血液与魂灵对召唤法术强化效用的系统研究,就要“硬核”得多,获得70分的好评。

    短短半年内,乔安接连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奥法通讯》上发表了三篇论文,考虑到在此期间他还被迫卷入战乱,先后在亚尔夫海姆和米德加德两地志愿服役,只能在战争间歇抽出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搞学术研究,这旺盛到近乎变态的创作力,着实令人惊叹。

    仅仅是这三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就已经大大超出奥法学术界对一位去年才获得“新星奖”的年轻学者的合理期待。

    要知道,过往荣获“新星奖”的那些所谓的少年天才,大多终其一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是一个“新星奖”而已。

    过于早熟的天才们也往往容易早衰,随着年龄增长,由青年而至中年,天才光环渐渐褪色,大多变成学术体系当中一个平庸的“螺丝钉”。真正能够由“天才”顺利晋级为“大师”级别的人物,少之又少。

    乔安这半年来的表现,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巨大潜力。“天才”对他而言只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头衔,现在学术界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年仅15岁的“神奇小子”,破格将他纳入到评判“大师”的体系当中,与那些早已成名多年的前辈学者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角逐一顶远比“新星奖”含金量更高的学术“桂冠”。

    这顶桂冠,就是著名的“艾伯顿奖”。

    6月17日下午,乔安刚收到《奥法通讯》编辑部寄来的当月样刊,就被富兰克林院长抓去办公室训话。

    刚走进院长办公室,富兰克林老头就满脸堆笑的对他说“维达博士,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院长先生,什么好消息?”乔安好奇地问。

    “这半年来,你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在《奥法通讯》发表了三篇高水平论文,‘石化效应’,‘奥斯塔湖恐龙疫情揭秘’,‘精血与魂灵’,在奥法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说真的,我真没想到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富兰克林院长望着年轻的法师,满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