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614: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