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对短跑的研究没有那么的系统化,刘长春也不懂得什么速度耐力,他只知道自己的后半程速度会变慢,因为他的身体无法继续支撑那种高速的运动。
同时刘长春也知道,其他运动员也和他一个样,哪怕是欧洲运动员,跑到后半程,速度也会慢下来,他们也不可能继续保持那种高速的奔跑。
跑到七十米后自己的速度变慢,刘长春并不觉得意外,反倒是觉得理所应当。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是过了七十米,陈强的速度并没有变慢,他仍然在保持着原来那样的速度。
“怎么回事他的速度竟然没有变慢”刘长春顿时觉得无比诧异,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一刻,刘长春突然意识到,这一场比试,自己有可能会输,输给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
在国内的比赛中输掉,这是刘长春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输给一个十六岁的运动员,这更是刘长春根本不可能去想的事情。
而这一刻,事情却即将发生。
“他到底是怎么保持速度的”刘长春虽然逐渐的落后,可他满脑子里依旧充满了这个疑问。
中国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一直很糟糕,甚至比不过日本运动员。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短跑训练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当时的中国教练也不注重速度耐力方面的训练。
直到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田径运动迎来了大发展,田径的训练变得愈加科学,速度耐力的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速度耐力的训练,不是短时间可以起到效果的,所以陈强在训练空间里,一直都在进行有关速度耐力的训练。现在他的速度耐力虽然还算不上优秀,但和这个时代的运动员相比,已经是技高一筹了。
“我领先了”陈强的眼角余光已经观察到,他和刘长春之间产生了身体的错位,他取得了大概三十厘米的领先优势。
仅仅三十厘米的领先,这还不能够掉以轻心,随便来一个职业短跑运动员,在终点前猛的一发力,就能够追上三十厘米的差距,更何况还是刘长春这种顶尖强者。
陈强知道,自己需要更大的优势,这样才能确保胜利。
刘长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迅速的改变了策略,他没有打算马上反超陈强,他要将力量留到最后,留到最后一秒钟的时候,留到终点前,到了那个时候,他只需要一次迅猛的发力,就能够实现反超。
而且刘长春也在期待着陈强会慢下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都步枪,后半程慢下来是一种常态,陈强没有理由不会变慢。
但陈强却是个例外,他的速度依旧保持的很好。
陈强和刘长春之间的差距由三十厘米,变成了五十厘米。
刘长春心中有些着急,五十厘米的劣势,通过终点前的那奋力一冲,或许可以反败为胜,只不过那有些困难。
随后,两人之间的差距又变成了七十厘米。
这个距离,已经不是终点前奋力一冲能够解决的了。
刘长春瞳孔中已经出现了终点位置拉起来的那条长线,同时他也意识到一件事情
“我输了”
陈强抬头挺胸,冲过了终点线。
“冠军到手了”此时的陈强已然按耐不住内心当中的激动,他兴奋的欢呼起来。
前世的陈强虽然亲眼见证过很多冠军的诞生,但是他自己在作为运动员时,却从来没有拿到过一个有分量的冠军。如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