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茯苓在这段日子也没闲着。
宋茯苓苦着脸,端蜂蜜水喝,向钱佩英抱怨:“牛掌柜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她是真不想再干会计出纳工作,一点儿新意都没有。
想想还要再坚持好些日,生无可恋般靠在椅子上摇蒲扇。
这对儿娘俩,被宋福生安排到城门边一个大院落里,门口竖一大牌子:山货站。
院落里有上百名老妇人,正在晾晒蘑菇、木耳。
一把年纪了,老妇人们无法下田干重活,就给闲在家的都招上来,让干这简单的给发工钱,给家里能贴补些。
钱佩英在记录晒好入库的蘑菇和山木耳,闻言停下笔说她闺女:
“你爹特意给咱俩这办公室还装装修。
小厨房准备着,屋里床摆着,比他那办公桌椅还大让你坐着用着,就怕你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撂挑子。
你一天吃好的喝好的,就算算账,哪那么多抱怨。”
一听吃,宋茯苓看了眼更漏,“娘,晌午啦,咱俩用黄油煎松茸吃啊?再煎些五花肉,用生菜包着吃。”
钱佩英被气笑,望着闺女去小厨房欢快的背影心想:
再这样下去,你比太后吃的都好。
毕竟太后大热天都吃不上新鲜的松茸。
因为那东西新鲜的放不了几日。
要想保质期长,除非将新鲜的冻上。这种天气古代这里拿啥冻?冻完还要一路给运去保证不化掉。再想多储存一年半载就是和对待普通蘑菇一样用晒干的方法。
所以说,太后也就能吃个松茸干。
在她闺女这呢,前脚收上来新鲜的,后脚让外面做活的妇女用竹片将松茸脚刮干净洗干净,端进来切着就煎。
收上来新鲜的猴头菇,她闺女要么炖鸡汤,要么炖排骨。
收上来的榛蘑,炖小鸡。
再过段日子,新鲜人参采回来,钱佩英一点不怀疑,她闺女敢将上百年的人参叼嘴里。
在宋茯苓在小厨房煎松茸时,大门外挂的铃铛叮叮当当响起。
没一会儿就有妇女进来报,十五道沟村来送山货了。
钱佩英戴帷帽急忙跟着出去。
眼下,会宁县下面九十多个村庄都知道县里收山货。
老百姓们自发的上山采摘黑木耳,采蘑菇,都给摘好晒好,蘑菇按照品类分好。然后以村为单位,用牲口给运到钱佩英这里上秤。
钱佩英会核对检查后记账,半个月一结账,将银钱结算给送货的村代表。
这些来县里的村代表回头再给乡亲们分发。
各村的里正很积极,不是为挣差价糊弄百姓,在宋福生这里也不存在这种情况。
宋知县在下发通知时就写明榛蘑多少文钱一斤收,猴头菇多少钱,松茸木耳多少钱之类的,怕老百姓们不识字,他派去贴通知的衙役全是识字的,咣咣敲锣念给老百姓听。
各村的里正很积极,是为争先进村,为政绩,为奖金,为得在知县大人那里挂上好名。
尤其是那些毫无特产的村庄,没人参不收蜜,山货再比不过别人可完啦。
年底,知县大人说要召开大会,到时再见,现在不用拜访。
而且会上要公开各村副业收入,倒数三名会被点名批评。前三会以县衙名义给奖励,县老爷还会请吃饭。
钱佩英出现,运山货的民夫们早早就低下头跪地:“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