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2 卖瓜
    七月下旬,正是盛暑季节,各类瓜果都陆续开始上市。向涛的摊位上又多了一种新产品,那就是浜瓜。 这是山林镇的特产,在魔都非常有名。 浜瓜是一种黄瓤黑子的西瓜,个子只有约一个中等饭碗大小,因为其皮薄,熟透的浜瓜就算轻轻一颠也会裂开,就是打个雷也能把浜瓜震裂,故而得名。 现在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种,是夏天一家人解暑的佳品。后世因为大搞房地产,浜瓜几近绝迹。 第一天销售,向涛本着小心试探的意思,只在中午时拉了一车到周渡镇。 哪知道镇上识货的不少,还没卸车就被人看上了。尽管销售价比国营店里的开封瓜还要贵点,但居民们还是喜欢甜度极高的浜瓜。 这个三个,那个两个,没一会,一车浜瓜就销售一空。没买到的还要很不满意,强烈建议要向涛加大供应。 有钱赚还不费多大事,向涛当然非常积极,何况他现在还非常缺钱。 第二天,向涛就拉了足足两三轮车浜瓜到周渡镇,许是向涛昨天卖瓜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今天他一到,好几十人顷刻间就围拢上来,你争我抢的将两车浜瓜给抢光了。 看到向又搞了一项大赚的项目,一干街上的生意盟友都羡慕不已。 晚上,向涛还委托瘸子家的大儿子帮忙,再送了半车浜瓜过来,这次他不是为了赚钱。 晚上收摊后,向涛邀请马路集市的朋友们都来吃瓜,他们一边吃着向涛奉送的瓜,一边还在发表感慨。而主人家还在忙碌着。 自己的员工在周渡饭店实习,这里就需要打点下,店里所有员工每人奉送了一个。铺面尚在装修,这也是自己的产业,装修工人也要给点甜头。 还有最重要的街道两位父母官,每人也送了两个,让他们尝尝鲜。 在街道,杨荣是识货的,他一看到向涛手里拎的,立马就笑了,“哈哈是浜瓜啊,我喜欢!” 切开了品尝,李国庆连声叫好,说着瓜好甜,还问浜瓜的浜字怎么写? 看到向涛洛里啰嗦说不清,还是杨荣给解了围。 他说浜瓜,又名帮瓜。浜;帮二字,乃是魔都方言的音译,指的是裂开一道豁口的意思。 比如说北方人说的脑袋开瓢,在魔都方言就成为脑袋浜开了。用在这个瓜的身上,就是指这种小瓜容易裂开。 “哦”这会李国庆算是明白过来了。 他还说这么好的东西,向涛你可不能忘了区里的孙区长,我建议你给区里也送去几车,让区委的人也尝尝浜瓜的好味道。 向涛吓一跳,“几车我可送不起啊。” “切,说要你白送,我是说你送过去,让区大院的人出钱买。”李国庆狠狠的白了向涛一眼:“区委的人觉悟难道还没你高,会白吃白拿你的瓜?” 一通电话打到区里,孙区长听说向涛要送浜瓜过来,他满口答应,还要向涛尽可能的多送些过来。 还让向涛转告他们镇长,就说南市孙经纬希望镇上多多帮助,多采购些浜瓜送来。 借了街道的电话,向涛又给张镇长唐云山打电话,把孙区长的话在转诉一遍,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唐云山说百分百的帮忙。 傍晚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晚饭,马路集市上的小摊贩们也忙完了一天的生意,坐在一起开始吃瓜。 魏清华不无感慨的说:“你向涛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卖浜瓜这事。” 王强满脸都是瓜汁,说和向涛比岁数自己大,但要论脑子,还是向涛的灵光,还说他这辈子就跟定向涛了,“这叫听人劝,吃饱饭!” “对个,我也认可这一点”徐兰英也频频点头。 一旁杨辉心里在暗暗嘀咕: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说的就是你们这棒傻缺。 等向涛晚上收摊回家,还在路上就看到好多人挑着担子,往书院村走。看到他,还和他打招呼,说是今年家里的瓜都卖给他。 到家后,向涛都愣住了,就看到镇上机关的干部们;在自己家的院里满头大汗的在帮着收瓜,还有好多熟人站在担子边上等着上称,家里的两间厢房里都快堆满了。 邻居们看到向涛回来了,还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说他搞大了,连区里都有人认识,太难得了。 看到向涛顾能,唐云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