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54章 天福堂大教堂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小说"首字母)"。

    刘行说的没有错,跟他的学生时代一样。

    老师正在对排排站在天福堂前的小学生们训话。

    “同学们,接下来,要仔细听老师和讲解阿姨说的每一句话。回去能不能写好这一篇作文就在此一举了。”

    易天跟在这一群小学生们的后头,进了天福堂的大门。

    讲解员先是从当时创建天福堂的传教士夫妇说起,小学生们听得也十分专注。

    个别学生还有十万个为什么提问。

    当然也有个别比较好动的男生显然对这个不太感兴趣,老师的眼光大多都跟在这类学生的身后。

    当那位年青的姑娘讲到天福堂后来在解放前与解放后曾经一度是一所福利院的时候。

    易天双眼放了光。

    孩子们在天福堂前面的广场上就地休息的时候。

    易天找到了那位年青的讲解员,一张年青的脸带着特别阳光灿烂的笑。

    这位叫杨小燕的姑娘,是土生土长的f市人,从旅游学校毕业之后来到天福堂当了一名讲解员。

    从小燕姑娘的口中,易天知道了一些讲解词里没有的东西。

    譬如30年前天福堂福利院的院长,一位白姓的院长。

    这位白姓院长与小燕姑娘奶奶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小燕听杨奶奶说,那个年代生活不是太好,福利院的艰辛可想而知。

    杨奶奶那个时候是医院的护士,在那个年代虽然不能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只能凭一已之力对院内的孤儿们提供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

    易天似乎看到了希望,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但小燕姑娘接下来的话,却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沷下来一般。

    小燕说,她奶奶在前几年就去世了。最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关键人物却已经不在人世,倒是十分令人遗憾。

    不管怎么说,总算找到了一些源头。小燕的家人多多少少应该知道一些线索。

    小燕也十分配合,说其父亲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去福利院帮忙,他应该知道得更多一些。

    小燕给了其父亲杨兴利的电话。

    f市图书馆,在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杨兴利,时年五十有余,三十多年前,他已经十多岁了,应该是对当时的天福堂福利院比较了解。

    杨兴利比较健谈,他一边将手里的书籍整理归类,一边回答易天的问题。

    他说,70年代的生活是困苦了一些,他们家里有五个孩子,父母的工资也不高。

    虽然生活过得不是太好,但其母亲却是一个十分良善之人。

    因为工作的关系,时常与天福堂打交道。

    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些时常将生下的孩子丢弃在医院的事情发生。

    这些孩子最后都被送到了天福堂,一来二去,杨母就和天福堂的院长熟络起来。

    印象中,天福堂的白院长要比杨母年长一些,特别慈祥的一位院长。

    那个时候,好像听杨母说过,白院长是一个好人,她没有结过婚,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孩子。她是将福利院内的所有孩子当成了自己亲生的孩子一般对待。

    上小学和初中的周末,杨兴利和两个姐姐总会被母亲带到福利院帮忙。

    两个姐姐帮忙给孩子们洗衣服,而自己就帮忙扫地。

    院长会留下他们一起用饭,福利院的伙食不太好,时常都是清粥,每个人配一个馒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