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联邦世界名校,从哈佛、到普林斯顿,除少数收编进来效力的平民学霸外,充斥着履历漂亮的权贵之后,从社会实践到才艺特长的诸多加分项,让履历看上去简直闪闪发亮,背后却是大量马克、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即便联邦中产家庭也根本无法负担,给子女造出这样一份漂亮的履历。
相比之下,联考分数则只是参考,除筛选特别优秀的“奴隶苗子”外,对名校招生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从幼稚园到高等学府,一整条教育之路,几乎堵塞了平民阶层的上升通道。
1:10000的筛选比例也没什么好奇怪,更不会让联邦政府担心,毕竟除此之外,联邦还可以凭借超级大国的优势,从其他国家吸引尖端人才,用看似优厚的待遇廉价收编之,为自己的帝国体系服务。
自己从这一体系中走来,对联邦的教育,方然很清楚其弊端。
正因如此,在nep大区定居点的教育规划上,自己就决不能犯一样的错误。
相反,出于尽可能培养人才、而非巩固自身统治的动机,他的决策是实施彻底的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配合相对公平的社会体系,长远看来,这一措施可将nep大区的人才梯队规模维持在数千人的水平,筛选率比旧时代的联邦高出十倍,唯有如此,才能在现有的一千万名义人口基础上,维持科学技术的研发态势。
事实上,如果不是刻意利用教育,维持治下稳定,这一产出比例还会更高。
教育,作用在定居点的所有民众身上,无非是一种麻痹,完全遵从这一体系培养出来的人,盲目而愚蠢,显然无法在科研上有所作为。
但也正因如此,鉴别一个人是否有科学研究的潜力,也变得很简单:
是否对这体系提出质疑,进而,意识到定居点学校内的若干“教育”课程,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欺骗,就是很关键的指标。
轻信教义说辞者,智力堪忧,尽快筛掉还可以解决资源。
即便如此,对眼下的一万人规模之研发队伍,仍嫌太单薄,无法指望有太多的成果。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甚至于,在此前召开的若干次研讨会中,与会专家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认为nep大区的科技研发态势严峻,不仅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研发投入,人力资源也不足以支持若干领域的遍地开花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