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九章 最爱的小孩
    [年龄八岁(实际未知,猜测两周或者更多?)]

    [依恋类型]

    [幼儿气质]

    [人格类型]

    [性格特点情感封闭,冷漠孤僻,习惯疏离抗拒他人,毒舌(怀疑是斯塔克家祖传),其实是个心软又喜欢人亲近的孩子……(性格的观察口述由队长。)]

    [事故后]

    [姓名班尼迪克·s·佩珀·斯塔克。]

    [年龄十八个月]

    [依恋类型安全型(托尼)]

    [幼儿气质]

    [人格类型]

    [性格特点活泼开朗,非常擅长撒娇(班纳博士)]

    [实验结果成功!(也是托尼)]

    空着的地方都是没有填上的,整份报告只有性格特点那一片写的密密麻麻,其他的都有大片空白,甚至看起来很不专业。所以哈皮才愁眉苦脸的咬着笔盖,绞尽脑汁的翻着厚书查专业单词的分类,嘴里念念有词“……依恋关系,依恋……”

    他找到了!

    一头雾水的班尼同样渴求的把小脸凑了过去,一大一小眼都不眨的看向了书页。

    ……

    依恋关系,在儿童心理学上来说,是孩子一两岁时和亲人之间建立的重要关系。会影响接下来人格的形成,是可以影响到人一生的东西。

    当孩子的情感渴望都得到满足时,他会顺利和妈妈(或最亲近的人)建立关系,成为健康的“安全型宝宝”,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开朗活泼,情绪积极。

    如果这段时间孩子的期待得不到满足,依恋关系会变得不良甚至完全没有建立。当他们的潜意识中无法对亲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就会成为“回避型宝宝”。因为得不到关怀,所以慢慢变得无所谓,不再期待爱,就不会受伤。甚至假装自己不需要关怀。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潜意识的认为自己理所应当不值得被爱,会压抑和回避自己的情感渴望,转移到另一方面抒发的话,很可能导致脾气暴躁,冷漠孤僻。

    “案例?”哈皮眼睛一亮,迅速跳过往下的其他类型,直接看起了辨别“安全型”和“回避型”的测试案例。因为他已经认出事故前的小班尼是什么类型了。

    ……就像托尼斯塔克和班纳博士联手做的测试一样。

    回避型宝宝会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被父母接纳认可,所以假装不在意。测试中面对父母的离开,他们并不焦虑紧张,等到妈妈回来也会忽视,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因为完全没有信任和期待,所以表现会非常冷漠平静。

    安全型宝宝则会抗拒不舍父母离去,但是他们回来后,又会被很快安慰哄好,他们对父母有着信任和安全感,这样的关系健康而亲密。

    “小时候的依恋关系就能影响一生的性格,错过了就没办法弥补……班尼以前是标准的回避型啊。”哈皮看的凝重又惊叹,很快脸上的心有余悸都变成了骄傲,“幸好班尼情况特殊,能掰回来了。”

    他不再迟疑,唰唰唰在报告上把几处地方填好,又补充了一下班尼的测试案例,最后欣慰的在报告结尾写好了大大的一行结论“认知失调,依恋关系重建,治疗完毕!”

    门口远远的传来了门铃声。

    哈皮慌忙抬起头,合上厚书,带着报告往大客厅走去“是队长他们来了?”

    班纳先生已经主动去开了门,门口传来一阵喧哗笑闹声。巴顿特工,满脸笑意的罗曼诺夫特工,还有史蒂夫罗杰斯,帕克先生,军装男人,以及其他一行不认识的男男女女们都涌了进来。

    大客厅里顿时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