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四章 肚兜

    即便里正想禁止也禁不住,干脆直接发话和另外两个村一块共享稻苗,另一方面,若是有心人发现了问题,几个村庄一起,李家村也不至于太打眼。

    当然,里正和令两个村的里正一起商量,这水稻的事便不要再往外传了,别嚷嚷出去,免得县令增加税负,那样一来,这亩产千斤的水稻便不是福而是祸了。

    虽然里正那边严令禁止外传,但总有那么些人家有更外边的亲戚,或是从远地嫁来的女人想着娘家,或是家里有嫁到外边闺女,再加上村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嘴碎好张扬的人。

    虽然没有大肆的宣章,可这种稻苗到底以李家村为中心慢慢向北地四周散了开去。

    安墨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只是因为喜欢大米多过面食这一原因,便令北地慢慢取代了江南水乡成为了大庆朝最大的粮食产地。

    当然,那个时候,大家已然忘了带来粮种的根源到底是谁了?别说安墨,便是知道李铖的人都不多。

    这些后话,暂且不提。现阶段的情况是,村里人已然将李铖一家子捧在了手心,乐乐壮壮每回出门再回来的时候绝不会空着手,总有人给他们一些小零嘴。

    大家都期盼着李铖还能从外边带来更好的东西回来,这水稻的粮种能达千斤,会不会也有数倍于现在的小麦种子呢?!没有小麦,其他的瓜果蔬菜也行啊!!

    农人靠田地吃饭,粮食是家里的重要经济来源,北地人习惯弄个地窖,家家户户恨不得存上两三年的吃食,好多人舍不得卖米,都是把米留着,次年吃陈米,新米再保留。

    对于这点安墨很不能理解,她坚持要求家里人通通是新米,包括吴大爷夫妻小石头及邓氏母女在内。

    然后原本只有半亩地打算自给自足便够了,却因为吴大爷几人太能干硬是开了几亩地,粮食显然足够。

    安墨原本只留了一家人能吃一年的米,后来因为家里的田地增多也开始需要纳税了,再一方面为了防止天灾,又多留了一年的粮食,剩下的安墨发话全部送到镇上的粮铺卖了。

    这一年刚好的灾害过后的收成,粮食正好能卖个好价钱。

    与此同时,安墨给三丫的蚕种终于产卵了,这种蚕是特别培育出来的变异种,只要吃了含有纤维东西便会一直吐丝,直到产卵为止,它们不会化蝶,产卵之后便会直接死亡。

    第一批安墨没买太多蚕种,不过几十条,即便一直吐丝,显然也成不了一匹布。

    不过安墨还是带着三丫按照书上的法子,把蚕茧又煮又泡,抽丝抽了半响。

    这个时候的织布机庞大又繁琐,安墨参照无梭织布机的原理和李铖一起弄出了后世纪才出现的小型织布机来。还好她学的是精密仪器类的专业,虽然他们这种专业读到博士才算精通,但是安墨这点基础看商城提供的分解图是绰绰有余了。

    然后和三丫一起怀着新鲜有趣的心情,干脆把现有的蚕丝织了一小块布料。

    丝绸的原本便比这时候人们常用的亚麻要舒适许多,何况安墨买的蚕种原本体内便有特殊粘液,可以产生特殊属性材质的,她买的蚕种还是普通的,体内粘液只是增加了舒适度和韧性而已。

    三丫拿着新出炉的小块绸缎高兴的跳脚,安墨在一旁调笑:“不枉费你一年多待在家里守着那些小虫子了。”顿了顿,她又玩笑道:“这下布料轻便了,你想做什么样的肚兜都可以了。”

    三丫不好意思的去捂安墨的嘴。

    当晚三丫果然把布料做成了一块肚兜,还仿照着安墨那条裙子秀了斜斜的一枝梅。三丫原来绣花都只绣花朵的,后来看安墨的画,才发现,原来把光秃曲折的枝干添上去,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