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7章 in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惨绝人寰。

    前有圣人先祖作为保护|伞,后有识时务的族人不断涌现,孔家当然能长盛不衰。

    当然,宿谊并没有看不起孔家的意思。因为每个家族都有败类。后世传闻,孔姓四百万,孔家有“识时务”的人同时,也有“不识时务”的人。

    这些“不识时务”的孔家人有死战的,有殉国的,有避世不出的。只不过为了打好“尊孔”这一个招牌,每朝皇帝总能从孔家人中找出那么一两个败类,给他们扣上“衍圣公”的帽子而已。

    元朝时,皇帝就挑起孔家内部斗争,扶植归顺元朝的“衍圣公”。孔洙“让爵”,归而不顺,南北孔分裂。

    若孔子知晓后人之事,不知是喜是悲。

    不过现在虽然还没有这种事发生,孔家也发生了差不多的事。

    作为大世家的族长,作为当朝太傅,王承当然不是盲目尊孔之人。他尊的事孔圣人,而不是整个孔家。

    孔家在当朝皇帝登基的时候,前代孔家族长并不愿意“归顺”。在一番孔家内部争斗之后,这一代孔家族长并非前代族长之子。他率人归顺当朝皇帝。

    至于前代孔家族长的子嗣,天知道遭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皇帝不关心,世间的读书人,也不一定关心。

    王承心想,孔家尚且如此,王家如何?

    王家没有孔圣人这个金字招牌保护自己,就算能够左右逢源长盛不衰,但后来的王家人和他王承有什么关系?说不定还是他王承后人的仇人。

    就像现在的孔家嫡系,和汉朝时的孔家嫡系。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王承突然想通了。

    在儿子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王禀。现在王禀自己要奋起了,就算不和王家一条心,但只要王家不和皇帝作对,王禀也不可能去害自家人。

    而王家会和皇帝作对吗?没那么傻。

    至于孙子,就交给儿子教导了。他已经老了,不想操那么多心。

    “天师果然通透。”王承叹息。

    他站起来,对宿谊深深一拜,在宿谊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转身离去。

    这时候的王承身上好像少了什么,又像是多了什么。但至少,他的精神气又重新回来了。

    宿谊眨了眨眼睛。

    算了,他都习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衍圣公爵位传承期间发生过多次夺门之祸,灭门之灾。而且孔子后人的事,也不能怪在孔子头上。谁管的了自家亲戚呢?就像是南北孔分裂了,但南北孔都有忠烈之人,也有败类。所以,因为孔家后人有败类而批孔我认为有失偏颇。孔家正统,也是孔家内部的事,旁人没必要置喙。孔家自己认可就成了。

    当然,因为孔圣人而对整个孔家跪舔,那也是很畸形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