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紫幕双月》正文 第9章 多选题
宗柴荣没有在959年过早病死的缘由在内,毕竟没有了发生陈桥兵变的土壤,也有着柴荣、柴宗训两代帝王对赵匡胤始终信任有加的原因。毕竟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和周遭环境发生着频繁的互动。

    在这个时空的公元二十一世纪,哦,这个纪年方法在这个时空的骄傲而自信的东方古国中没有可能流行开来,现在的计年方法为:,这只是朝廷常用于史书记录的纪年方法。相对于这种沉淀于冗长数字所带来的厚重和自矜,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官民所流行的方法-光佑13年,这种结合了皇帝个人喜好和国民寄托期望的年号,并加上执政时间的纪年方法,则显得更为现实和鲜活的多。无论是大周历1065年,还是光佑13年,艾远对其并没什么特别的偏好,无非是在文字表达上多用前一种,日常则几乎都是用光佑13年;但是内心中还是更倾向大周历1065年。想起有个岛国邻居自称的那种吹嘘出来的万世一系,这个称呼就能让他怀着更多的自豪。

    更为现实的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是,在这个王朝中维系着历经千年国运的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制度的第一次考验,也许将会是能否进入这个社会的重要的考验。

    虽然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不是那种穿越回正常古代的狗血情节,但是对于艾远来说,这里照旧没有熟悉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没有了方便的互联网,对于资讯的获取渠道就没有那么多。对于经、律、军、术等学科,将来要赖以安身立命的选择,尽管通过同学和老师以及书册的等尽可能的渠道,自己确实进行了一些了解,但是所知仍然有限和肤浅。目前对于如何进行取舍的问题,确实应该慎而重之的进行。

    与后世的那种只重经义,不重实术的教育理念大不相同的是,这个大周朝庭恢复并发展了六艺并重的理念。在各级教育中更为注重均衡教育和专门培养。

    经科教学,不只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四书五经,而是经世济民所需的知识的总和。不仅包含了中华文化中数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政治智慧,更侧重于科学严谨的经济学知识。没有了固宥自封的八股格式,也没有空泛无用的清谈玄奥,注重实践和分析。出仕后会被分到各部或地方从处理实务的小吏做起,升迁机会相对较多,前途不可谓不远大。但是鉴于自己的性格和天分,基本上不考虑这条较多士子会选择的途径。

    律科方面,大周在教化牧民历来重视教化而忌苛法:除了不断完善大周律这一基本法外,同时,修订了多部类似于民法类的典章以规范社会行为的各种教律;刑法方面则更加完善,特别是将笞、杖、徒、流、死五刑简化为笞、徒、死三刑,并提前历史几百年建立了刑部、大理寺、监察院的三法司分别执掌核罪、审判、监察职责。所以律科士子也是主要就职于各相关衙署。但这行业对于自己就根本不适合,因为面对那浩如烟海的律法条文,自己肯定会无所适从。

    军科,向来为热血青年所倾心向往,身边的李青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大周已经承平日久,近百年与周边国家没有大规模边衅发生,但是百年前新收西部数军州确实时有叛乱发生,甚至五年前曾有蔓延近半军州的白巾贼之乱。朝堂之上,各军帅也是一股强大的实力。但是有一个颇为可笑的现实阻挡在面前,自己晕血。自己也曾经在李青峰面前自己嘲笑自己,拍自己身上的一只蚊子的后果很可怕,可怕到一死一昏倒。

    至于术科,则是除了经律外,其他所有事关科技和民生的技能的学习。类似于后世,各个工理农商医艺等专业技能培养和研究都有涉及。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再是家族内的口口相传或者师授子承之一方式,有了专门机构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及系统的学习和发扬,为独特崭新的文明发展方向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也使得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和理论得以传承和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