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唐第一巨商》正文 第194章:酿酒作坊
,你们出力,本东家出钱,就这么简单。”

    中年农民问道:“少东家,那您打算每月给我们多少斤米面?”

    这是佃农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秦钺给的少了,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秦钺道:“本东家打算每个成年壮丁每月发放五斗米一斗面,这些米面足够一家五口吃的了,如果一家有两个壮丁来本东家的农庄干活,每月就可以赚到十斗米两斗面,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这些米面可以够十个人吃的。而且本东家不光给你们发放米面,每半年还会给你们发放一定数量的油米和布料,保证你们吃穿不愁。”

    有人说唐代的一升米是一斤二两多,一斗米就是十二斤半,那纯属胡说八道,那是按现代的每升米计算的。因为米是颗粒物有空隙,所以装在一升的容器里只能装下一斤二两多。

    事实上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唐代的计量方法非常精确,唐代的一升米大约是现在的三斤,十升为一斗,一斗米就是三十斤左右。

    秦钺给这些佃农的待遇已经非常高了,比他们自己租种土地还划算。

    这些佃农大多都没读过书,虽然一个个都在掰着指头计算,但估计一时半会也算不明白。

    一旁的孙文提醒秦钺道:“少东家,我觉得您这么做有些不妥。”

    秦钺笑着看着孙文道:“孙文,有什么不妥?”

    孙文道:“少东家,今天上午您和焦东家签订田产转让文书时,我大概算了一下,整个农庄只有八百多亩农田,就算都是高产农田,还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年头,这八百多亩农田顶多能产三十万斤带皮的粮食,如果磨成米面还会更少。”

    孙文的这个估算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古代既没有化肥也没有灌溉机械,不但不存在亩产千斤的良田,就连亩产七八百斤的良田都没有,每亩地的产量很难突破四百斤,所以八百多亩农田至多能出产三十万斤原粮。

    秦钺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孙文道:“可是您刚才说要给每个成年壮丁每月发放五斗米一斗面,现在依附于咱们农庄的庄户有五十余户,按每户出两名壮丁计算,就是一百一十多名壮丁,那一年下来也要二十四万余斤米面,如果按带皮的粮食计算,就差不多是三十万斤了,而且您还要给庄户们发放油米和布料,还要向朝廷交纳赋税。那样一年下来,您不但没有一文钱的收益,岂不是还要赔上很多钱?”

    听了孙文的预算,秦钺很欣慰,看来他没有看错孙文,孙文果然是个可造之材。

    秦钺笑道:“谁说我要用一百一十多名壮丁耕种那些土地了?我也大概算了一下,咱们一共有八百多亩农田,如果是集体耕种,有三四十名壮丁就够了。”

    孙文问道:“少东家,那剩下的那些人怎么办?”

    “是呀少东家,农庄一共有将近六十户庄户,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父子兄弟,这样算来远不止一百一十个壮丁,可您只要三四十个人,那剩下的人吃什么喝什么?”

    “那岂不是要撑死少数人,却要饿死大部分人吗?”

    “少东家,我们已经跟了焦家几十年,您不能抛下我们不管啊!”

    听到秦钺只要三四十个人,在场的庄丁们也忍不住纷纷叫起苦来。

    秦钺道:“各位老少爷们,大家先不要叫苦,先听本东家把话说完。”

    老年农民道:“少东家,您只要三四十个人,我们能不叫苦吗?”

    秦钺道:“本东家是说,种田的只要四十个人,可我也没说剩下的人就不要了啊!”

    中年农民道:“少东家,您的农庄只有八百多亩农田,我们不种地还能干什么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