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后,多半会添油加醋告知主人,好好教训一番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可是临出门的时候,回头看到杨浩那渗人的目光盯在自己腿上,历经风浪的孙五爷竟忍不住心中一颤
绿袖站在三楼窗前,清楚看到了孙五爷怒气冲冲,拂袖而去的背影。
也清楚看到了杨浩面色冷冷,怒意十足。
他发起脾气,是这个样子?!
在梁园日久,加之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绿袖当然知道孙五爷是什么人,也清楚他为何而来。
东京很少有人能在孙五爷面前如此强硬。
但他,做到了。
不畏强权,傲骨铮铮。
这是一个让人欣赏的品质。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眼下的困境,他会怎么办呢?
绿袖悠悠盯着杨浩的背影,甚是好奇,颇为期待。
尽管刻意瞒着,但婶娘杨田氏还是得知消息,回家之后多有劝慰。
“三郎,我们是小户人家,你虽得官家赏识,但到底根基浅薄,无法与东京的大户人家抗衡,不弱就退一步吧!”
“劳婶娘担忧了,此事我心中有数。”
“三郎,咱家的钱已经够多了,不必”
“婶娘此事不仅仅是钱的事情。”
杨浩摇了摇头,沉声道:“婶娘不必担心,我会想办法妥善解决了。”
“好,我知你是有主意的孩子,不过遇事别冲动,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嗯!”
婶娘谆谆叮嘱,杨浩不想让她过多担忧,淡淡应了一声,便坐在从枣木巷移栽过来的那棵枣树下。
退一步,当真能海阔天空吗?
实际上,往往万劫不复。
杨浩冷笑一声。
今次算是真正见识到“那些人”的无耻卑鄙程度,退让的结果只会是得寸进尺。
一点没错,事已至此,已经不是钱的问题。
杨浩坐在枣树下,他在反思。
自从来到大宋,仗着未卜先知的能耐,一直小心翼翼,圆滑处事。
因为知道庆历新政的弊端,知道注定会失败。
所以变着法地避开庆历党人,甚至弄出了“郎君逾墙走”的笑话,只为避免被牵连。
而今想来,杨浩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范仲淹等人的策略固然有问题,想法也有局限性,但他们真正让人敬佩的其实是——责任与勇气。
身为臣子,尽忠王事。
读书入仕,以天下为己任。
杨浩相信,朝野上下发现大宋弊病的官员不在少数,但真正敢于正视的没几个。
反正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反正大宋眼下国泰民安,逍遥一天是一天。
想那么多,做那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作甚?
但范仲淹他们不一样,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真正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并非空话!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改变的勇气。
新政策略是有问题,但范仲淹等人当真就完全不知道吗?
自古以来,改革之臣都不会有好下场,商鞅前车之鉴就在那里,熟读经史的他们岂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