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被旁边的老嬷嬷扶着坐起身,盯着那侍卫问道:“可是三皇子那边传来了的信?他那儿怎么样了?这都走到哪儿了?”
侍卫不敢抬头,双手作辑回话。
“回皇太后, 臣离开前,三皇子刚过衡水,日辰算下来,这会儿已经到涿州,应当正在赶回来。三皇子念及路途遥远, 恐皇太后和皇后娘娘担忧, 便遣小的先行一步, 送了亲笔书信来。”
皇太后指了指他, “快拿上来我瞧瞧。”
老嬷嬷去接了那份信函, 递到了皇太后跟前。
皇太后打开信, 看到开头的那句“致容儿最想念的皇祖母”,嘴角不禁扬起笑弧。
“是容儿。只有这孩子,总是这样变着花样地叫哀家。”
皇太后仔仔细细地将信从头到尾看完,脸上的笑容更甚。
看完也不急着说明,只指着皇后, 笑说, “你看看你教的好孩子, 这般心善, 真是让哀家又喜爱又挂念。”
皇后不明所以, 接过那信纸, 一目十行地往下看。看到最后一行,突然起身,跪在了皇太后跟前。
“母后,望赎罪。容儿此举,真是大大的不妥。”
书信中,常容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道出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而后便将在衡水所遇到的事情说明。
常容这样为民出头,确实心善所表。
但奉为皇帝在位的时候,先帝的胞弟睿王爷曾因私自受贿之事被查,没有圣上命令,便私下斩杀了几个官员,造成了当年的“睿王之祸”。
那之后,宫中便有个不挑明的规矩,除了受封的太子,其他皇子无令不得干预官场之事。
皇后低头求情:“容儿这孩子在青林山呆了十来年,不晓得规矩,做出这般事情……母后,望能看在婕儿这些年尽心服侍的份上,饶容儿不死。”
皇太后朗声一笑,“行了,起来吧。哀家不怪罪便是。”
“谢母后。”皇后这才起身,坐回原来的位置。
“这孩子啊,打小就心底善良。我记得那会儿,如新不爱读书,总是被韦争责罚。每每容儿总是哭着护他。如新明明年长他许多,他却能义不容辞地为如新挡板子,搞得韦争着实不敢下手了才罢休。”
皇后也跟着笑了,“容儿这孩子就是这样死心眼,也不懂得迂回,只会一个劲地自己往上冲。”
“这才是我们常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早说了,这晚一辈里,就属常容最像已逝先帝!”
皇太后又将那封信看了一遍,“成了。你不必担心,皇上那儿自有我去说。没得让我们容儿刚回家就受罚。要我说这是好事,就这傻孩子,做善事从不计后果。”
皇后笑着附和,“也是母后福泽深厚,护着他。不然这孩子早不知道投胎到谁人家去了。”
这话说得隐晦,却默默地提醒了皇太后当年常容遇害之事,心中更是愧疚不已。
这头皇太后刚得到消息,宣室殿中的四皇子常源也接到了人员来报。
听那侍卫仔细说了衡水的事情,常源欢喜问道:“你说三皇子到衙门中,为民请命?”
“是。小的从青林山下一直跟着张侍卫,到了咸阳失手后,便更加小心。没想到三皇子竟然和张侍卫兵分两路,我等在三里外的地方将张侍卫刺伤,方才知道三皇子并未同他们一路。而后多方打探,得知三皇子是从水路往北。路过衡水之时,为了帮一秀才讨回公道,闹到了县衙。随即,我等前往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