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和女老师又一起骂了马鹏不尊师重道、不爱国、吃里扒外之后,离开教师办公室去了档案室。
回到酒店后,林田又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按2005年毕业的那届学生通讯录上手机号码,一个个发送好友请求。发送验证申请:我也是科技大学毕业的,我们是校友。
林田不断发出好友请求,也不时地有通过好友提示弹出。林田还专门建了一个群,“科技大学校友”。每隔一段时,林田因用眼疲劳就会闭目揉揉眼睛,然而手机一响,他又会马上睁开眼,解锁屏幕查看。每当有人回复信息,林田首先自我介绍一番,把自己说成高几届的学长,然后把对方拉入自己建好的群里。
林田用另一个小号在群里调动气氛,两个号一唱一和,群里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同学们都相互问候起来,询问彼此的工作和生活,当然了,免不了有发广告的。
林田尽量把话题往周光杰和马鹏身上引导,他们二人的名字确实引起了一阵讨论,对于周光杰,大家说的都是那场火灾,也只限于那场火灾。而对于马鹏,群里有的人直接表达不满及不屑,也有人表示理解,带着导师的前沿科研成果投奔异国,可以少奋斗好多年。还有人说马鹏带走周光杰的科研成果,也算是一种补偿。当讨论过于激烈,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们也会爆粗口,火药味渐浓,林田适时的发几个红包,附上几句以和为贵的话,倒也能将其平息。
在现实生活中,一百元可能不够一顿饭钱,但如果有人在群里发了一个几十元的红包,就会立刻附带土豪光环,闪耀着霸道总裁的光芒,令众人对其好感度嗖嗖地上升。无谓的争吵不但无法了解当年的情况,还有可能使群里气氛变僵,无人发言。只是那个“补偿”的说法,让林田想弄清其中缘由,试着在群里发问何来补偿说法,然而无人应答。过了好一会儿,群里才有人开始聊起别的事情。
林田在盯着手机里的群聊一直到晚上,虽然知道后来群里说的事情大都与周光杰和马鹏无关,但是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生怕漏掉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附近小饭店吃过晚饭,林田回到酒店房间沐浴,感觉浑身细胞经过热水冲淋放松了许多。从浴室出来,看见手机上有许多条未读信息。大多是群消息,其中一条是网名为浮生若梦几多欢愁是人发来的,“你是谁?想干嘛?”
林田立即查看了这个浮生若梦几多欢愁的人的个人信息,其来源是自己通过搜索手机号码添加的好友。林田又在通讯录上查找这个电话号码,是一个名叫于克的人。
“您好,我也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希望以后大家在群里多联系。”林田用客套话回复。
“你不是。”于克的回复简单明了。
林田顿时感到纳闷,自己的个人资料都是按逻辑编的。这个于克是怎么看穿自己不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的呢?而且还敢这么肯定。
“你可能误会了,我们不是同一届的,我比你高几届。”
“你在群里除了发红包,就是问周光杰和马鹏的事情。如果你比我高几届,那么应该和马鹏不认识,起码不熟。而周光杰和马鹏之间的事,大家多少都知道一点,了解的人不会主动提出来,不了解的人想不到提他们。”
“我和马鹏不是在学校认识的,是工作上的原因才认识的。所以之前他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我并不清楚。”说谎的要点就是假话中要掺有真话,林田深谙此道。
“哦,难怪你会在群里问这种禁忌问题。熟悉他们的人,不,应该说只要是认识他们两个的同学,都不会再提。”
“马鹏在周光杰死后,带着科研成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