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致使本人辗转流离至此。”
“哦?江南距此不远千里,看来赵公子没少吃苦,不知公子家中双亲可在?”刘叔接着问道。
赵晓光的表情黯淡了下来,静默不语。
刘叔看赵晓光低头不答,以为他想到双亲不在人世而伤感,忙转开话题:“既如此,赵公子不如暂住俺家。”
“不了,已经够打扰了,怎好意思再赖着不走,等衣服干了就走,今日之事日后必当报答。”
赵晓光不想接受别人过多的帮助,他虽然年轻,却也知道人情债最是难还,已经受了人家这么多恩惠,再受下去不但显得自己不知好歹,而且这分恩情也会时时压着自己。
刘叔听赵晓光要走,急了,看赵晓光皮肤白嫩,身体瘦弱,明显不是劳力者,应该是哪个大户人家出来的,虽然有可能家道中落了,但还是值得自己压上一注的,特别是赵晓光似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哪能放他走。
忙上前一步说道:“难道赵公子嫌俺家简陋看不上?再说了赵公子一个江南人氏,在这里举目无亲的如何落脚?吃穿住行样样没有着落,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暂住俺家几日,为将来做个打算,总好过这样一个人没头苍蝇似的乱撞乱碰吧。”
赵晓光没想到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口才这么好,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儿里。
”是啊,靠什么活下去呢,科举是不可能的,高考八百字的作文就让我焦头烂额,文言文写作就别想了,况且自己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政治才能,从小连个小组长都没当过,当什么父母官那不是祸害一方嘛!文的不行,武的?赵晓光原来连打群架都只是靠躲在一旁精神鼓励战友为主的,几万人的战场上估计第一个逃跑被正军法的就是自己。经商?没那才能,更加没本钱,还能干什么?自己只是一个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应试教育流水线产品,什么都不会,难道再世为人,还是一个失败者吗?”越想越痛苦,眉头都皱到了一起。
刘叔看赵晓光似乎被自己说动了,马上趁热打铁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都有个起起伏伏的,赵公子若不嫌弃,便先在俺家住几天,仔细想想。”
说完也不等赵晓光回答,便招呼喂完猪食的大光和刘嫂给他收拾的地方住下,等赵晓光回过神,这才发现一家人都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地方住,顿时觉得不好意思。
赵晓光支支吾吾道:“那就劳烦了。”
刘嫂尴尬得笑笑道:“娃他爹小时候进过一段日子私塾,识几个字,所以比一般庄稼人能说会道些,不过人本性不坏,不用尽听他瞎说,放心住下便是。”
说完便又去忙活了,只剩下赵晓光一个人不知道该干嘛,想帮忙又帮不上。
没过一会就收拾好了,因为二儿子平时都不在家,所以只是在原来二儿子睡的地方稍稍收拾了一下,和大光是一个房间,看大光在一旁嘿嘿傻笑的样子,看来对赵晓光这个客人还挺有兴趣的,赵晓光一阵恶寒,但是想象两个人晚上睡觉时候说话的热闹场景,觉得挤是挤了点,感觉倒也挺不错,至少古代人大多数都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于是赵晓光就这样在远州珠新郡小岭村刘嫂家落了脚,开始了他在新的生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