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约定,屈老伯便叫来村正做证,那村正冯老爷子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红光满面,精神奕奕,声音也是中气十足,看来深得养生之道的精髓。
听阿香唧唧喳喳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当下写好粗略地不能在粗略的契约,大声读了几遍,然后交由双方看了一下,一式三份,其中一份要交到官府备案,双方没有问题,按了手印。
这契约便宣告生效。
正在这时,狄成业狄青两兄弟来聆听沈老师,哦不,是赵师兄教诲了,知道打铁间外人不能随便进,便在外间叫喊。
赵晓光要起坩埚炉,正需要人帮手,有现成的干啥不用,便和屈老伯说了下,屈老伯想了想便同意,让两兄弟进来帮忙。
几个人忙了整整一天,才将坩埚炉起好。又过了一会了,所需材料各就各位,第二天,正式开始点火。
狄成业狄青两兄弟不断在那鼓动风箱,过了半个时辰多一个时辰不到,见坩锅已经烧得通红,赵晓光叫二光用钳轻轻夹起坩锅,自己用铁钎小心把坩锅上的石炭拨开,然后小心搅拌了起来,随着搅拌,坩锅里的铁料从大块变成小块,然后碎成粉装,接着化成铁水,不时还爆出火花,赵晓光见屈老伯的脸都快贴上去了,赶紧让他小心。
见铁水的颜色变白,马上让屈师傅往坩锅里放加了萤石粉的石灰,并叫狄成业狄青兄弟放慢拉风箱的速度,然后又换了根包了白泥的铁棒继续搅动,再放入砂子搅拌,直到铁水表面形成一层浆糊将铁水覆盖住。
然后又和二光小心翼翼将坩锅钳起来,倒入泥槽,并飞快地撒上木炭粉,见木炭着火,又撒上一层厚厚的石灰粉,还不时用铁钎戳一下看看钢水是否固结。
过了一会,泥槽里的钢水凝固,赵晓光这才舒了口气,看来系统有的时候还是靠谱的,擦擦脸上的汗,道:“第一锅好了,接下来还有第二锅,第三锅,虽然累了点,但是一天下来炼个两百斤钢应该没问题。”
等了会发现没人说话,这才回过头,发现几个人都是看着冷却的钢材目瞪口呆,那狄成业狄青两兄弟是最早回过神来的,看赵晓光的眼光明显充满了崇拜,猎户对刀的热情那可是刚刚的。
那屈老伯更是哆哆嗦嗦如中风一般,还伸手去触摸钢材,被烫着了连忙缩回手,不敢相信地自言自语:“这真的是钢?这真的是钢,天哪,才两个时辰左右就打了几十斤钢,要一天的话……”声音越来越小。
“屈老伯,这方法还不是最好的,如果地方够大,人手足够,一天炼个几万斤也不是问题。”赵晓光得意地想道,”要是告诉你二十一世纪大的钢厂一天开足马力能炼上千吨钢铁的时候你不是要得心脏病!”
“真的?”这一天的一切来得太快,让他来不及消化,现在脑子都有点转不过弯。
“是,不过……”赵晓光打住了,现代工业化炼钢是直接从将高炉出来的铁水引到转炉里面的,高炉宋代就有,转炉自己见过,大概构造也懂那么一点,难的是动力来源,总不能靠人力去推吧,现在没有电能,靠火力或者水力?自己没这个本事设计,只好支支吾吾。
古人对门户之见看得很重,自家的技艺也很少外传,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不是没有,再加上会技术的匠人大多不识字,战乱加上落后的技术保护手段,导致古代中国很多技术都失传。
屈老伯以为赵晓光是在藏私,炽热的眼神黯淡了下来,苦笑说道:“赵小兄弟不说也罢,我虽然对打铁这一行颇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