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分。这就算摆好了。
周晓芳和孙必兴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摊后边,周晓芳抱着孙巧巧,孙必兴瞅着各村陆陆续续过来赶集的人。
周晓芳是大时乡头一个卖针线的人,一般人这些东西,只有城里才有卖的。周晓芳的摊上倒比路西卖其他东西的摊热闹几分。
“你这顶针是怎么卖的?”一个大妈问。
“一毛钱一个。”周晓芳回道。
“针是怎么卖的?”大妈同来的人问道。
“1毛钱一根。”周晓芳回道。
“线轱辘是怎么卖的?”“缝纫机轱辘是怎么卖的?”“缝纫机针多少钱?”“线球怎么卖?”“棉布怎么卖?”凑热闹的、看稀罕的、少数真心实意需要买的七嘴八舌的问道。
“线轱辘一个8毛,两个1块5,黑白都一个价;缝纫机轱辘2毛一个;缝纫机针一毛一个;线球一块一个;棉布一块一米。”周晓芳一个一个回道。
卖的比城里门市里卖的便宜点儿,再加上周晓芳这个摊,是摆在家门口的,买的话很方便。暂时不需要的那些人把这个摊和这些东西都卖多少钱记在心里就走了,还有三、四成的人留下来,这都是有意买的了,纷纷开口,“大妹子,卖的有点儿贵,便宜点儿!”“你是哪个村,我怎么看着你有点儿眼熟啊?”……
“我娘家是魏庄的,婆家是苏庄。便宜不了,我卖的比城里卖的便宜多了,这顶针城里得卖2、3毛一个。我就是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没要虚价。”
“我说你怎么这么眼熟呢,我妹妹就嫁到了苏庄了。”
“是啊,你妹妹嫁到谁家了?”
“我妹夫叫孙必英。”
周晓芳一听这还是当家子,说道:“他跟我孩子他爸是一家子,刚出五服,这都不远。大姐,你需要点儿啥别客气,肯定让你买不贵!”
这大姐是个性情中人,说:“大妹子,我看你眼熟,才问你的,本来我就需要买东西,更何况你是我妹夫的当家子,你卖的又不贵,你该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你给拿3米布,1个顶针,一个线球,一个白线轱辘。俩缝纫机针,一个缝纫机线轱辘。”
周晓芳登时脸上笑开了花,喊孙必兴给这大姐剪布,3米,给剪3米1,用尺子量的时候,特意给这大姐看看,“给大姐富裕点儿,给出做东西收边的地儿来。”
这大姐看了,心里也高兴,周晓芳这么通情达理,给面子,问:“大妹子,多少钱啊?”
周晓芳说:“5块3,大姐,咱又是沾着亲的,你又是我开张的头一个客人。也不说挣钱了,权当帮你捎货了。回头多帮我宣传宣传就行了。”
这大姐一听,真是喜出望外,笑着说:“大妹子,真是痛快人。我回去就帮你宣传宣传,只要我认识的人,她们需要针线什么,我都让她们来找你买。”
摊前其他人看了,也都开始要买东西,“我买两个线轱辘,一个顶针。”“我要一个线轱辘,3米布。”……
这些人很巧合的买的东西,一块六,凑个整一块五;三块一,凑个整,三块。……不多不少的,在总价的基础上便宜个一毛两毛的。
少便宜点儿,周晓芳也不计较,计较了伤和气。让孙巧巧在自己和孙必兴中间站着,和孙必兴剪布,周晓芳递东西,孙必兴结账。
到十一点多收摊的时候,除了针剩的有点儿多,其他的都卖了一大部分。顾不上点货。周晓芳她们就收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