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就是有些好奇罢了。”牛牧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无妨,多知道些东西总是好的,”张秀才安抚他道,“昔日唐太宗有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些东西虽然科举考试不考,但是对于个人素养的提升,是很有裨益的。”
“你可不知道,如今世上有一种人,除了科举考试要考的内容外,其余的东西一概不看,就这样的人,竟也能得好名次!”张秀才语气中满是不屑。
牛牧之想了想,好像也是如此,他记得《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小插曲,范进当了山东学道后,门人讲了一个学差不识苏轼的故事,没想到这范进自己也不认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科举考试,恐怕在更多人的眼中,不过是一块为官做宰的敲门砖罢了,就连他自己,也怀抱着类似的想法。
张秀才见牛牧之沉默不语,又提醒他道:“你可不要做了那等人,真真是让人笑话!”
“学生铭记于心!”牛牧之连忙答道。
“嗯!”张秀才点点头,也不再多言语,在那里自捧着书看。
牛牧之也默默地拿着书看,心却跑到了张秀才刚才说的事情上去,现在的读书人当真都这么疯狂吗?原以为是后世妖魔化了科举,毕竟,它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至少,给了底层的人一个上升通道,否则,他牛牧之可能就真的要去杀猪了……
但是,张秀才所说的,总不可能是在坑他吧……一想到那些被科举考试扁平化了的人,他的心里就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好在,没多久,他娘就来接他回去了。张秀才把他送到门口,牛李氏有些紧张地问道:“这孩子,没给您添麻烦吧!若是他有什么做的不好,您就……”后面那半句“只管打他手心”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好在,张秀才也没想着要她说出口,他笑着道:“这孩子很有悟性,李大姐,你是个有福气的,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个好儿子。”
他们二人的父亲关系亲密,所以对方家里的事情多少也知道一些,牛李氏这么多年才盼来一个儿子,自然不会不知晓。
牛李氏听得他如此说,立马就喜笑颜开:“那就借您的吉祥话了!我先带着孩子回去,下午再把孩子送回来。”
“慢走。”张秀才答道。
牛李氏带着牛牧之回家,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瞧着这个儿子,是怎么瞧,怎么爱。牛牧之被她看得心里有点发毛,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连方才烦恼的事情也暂时忘记了。
回到家中,众人都围上来问这问那,饭菜也早早地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牛牧之呢!
牛牧之被他们问的不好意思,没有答复,只管上桌去吃饭,大丫怕弟弟年纪小,不好加菜什么的,便也跟了他过去在旁边帮他夹个菜什么的。
牛牧之很想拒绝,但是他一想到上次拒绝的后果,还是乖乖地同意了。一旁的牛二河看见儿子不答话,急的抓耳挠腮:“这有什么不好说的,扭扭捏捏的,不像个小子,倒像个丫头了。”
牛牧之听见他这句话,拿着筷子的手一顿,心里一颤:糟糕!但这失态也只是一瞬,他立马明白过来这不过是他爹说的玩笑话罢了,是他自己太过敏感。果不其然,他娘立马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好好的儿子,怎么就被你说成了丫头?!”
她看着牛牧之笑道:“今天早上,张秀才夸我儿子有悟性呢!前些日子,你不是说,吴秀才也说过差不多的话吗?这一个两个都这么说,肯定差不了!”
其他人听见牛李氏这么说,也都对牛牧之报以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