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班主拿了补偿款,又在别处租了个小场馆,先签了一年的租赁期。
弟子们自然不能再住在一起,有的便回家了,有的自己租房子住,继续在戏班唱戏。
像鲁伯这样在戏班子里呆了一辈子的老人还有另外两位,都是拖家带口在戏班里辛劳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和墨家班缠绕在一起,外面的社会对他们陌生而且冰冷。
墨班主不忍看老人们无根飘零,就在和自己的房子同一个小区租了一套三居室,给鲁伯和其他几位老先生带着家人居住。即使租的房子有一百多平那么大,但是住进了三户人家,也变得拥挤不堪。
三户人家的小辈们比其他弟子和戏班的关系更加紧密,和墨里一样,老戏园就是他们的家。在其他弟子纷纷离开之后,还有这些人勉强撑起戏班,至少能把一些角色少的戏本唱下来。但是通常一个人要在一场戏里扮上好几个角色才能够将一台戏完整演出。
新戏园开张已有几个月。换了新场馆之后,那些说要听一辈子墨家戏的老观众们好像也随着老戏园一起消失了一样。每次演出票都卖不出几张,戏班只有零星的收入,入不敷出。
墨家班全部的运作完全靠着墨班主拿到的拆迁款,但拆迁款再多也养不起一整个戏班。开不出工资,弟子们渐渐都散了,大多随着北漂和南下的务工浪潮,奔向了那更繁华广大的世界。
墨班主一直没有放弃为戏班寻找出路。一开始的想法,让墨里把度狐仙好好地演起来,当成戏班每周末的压轴戏。本以为要多费些唇舌威逼利诱,墨里这次却十分省心,听父亲一说就答应了下来。
最开始的几周,每个周末的精彩好戏的确为戏班带来热闹的人气。墨里和李少天合作,每周只唱周六下午那一个小时,收入就比戏班一周的收入总和还多得多。
只是老观众不多,却有更多年轻的小姑娘来捧场。看到坐在戏台下方观众席里听戏听得津津有味的年轻女孩们,墨班主甚至有些受宠若惊,他从来不敢指望戏班这些老旧的节目能够吸引年轻人,没想到不但吸引了,人数还不少。
小姑娘们很会造势,每次有度狐仙的演出都把戏班门口搞得热热闹闹,动静很大。这一来又吸引了过路的人群,好奇心重的就花张票钱进来一探究竟。
墨班主对这些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女孩们简直当成了小福星。
只是墨里知道,那些女孩都是来看李少天的。戏班的人气不是因为戏,而是因为人。李少天每周有七天都有酒吧的驻唱工作,周六下午这一个小时的戏不过是抽空。
他走到哪里他的粉丝小姑娘就跟到哪里,比情人还要忠贞且无怨无悔。他有一次还看到女孩子们送给大师哥价值不菲的礼物,李少天收没收不知道,他靠在酒吧的打工应该也赚了不少钱,经济上比窝在戏班时宽松多了。
后来竟然也有女孩子送他礼物,个头娇小的女孩红着脸将包装精美的礼物递到他面前,专注又向往的目光清澈见底。
他不知道里面的东西价值几何,不管是什么样的礼物,这和学校里女生给他带的午饭送的小礼品完全不同,墨里觉得不堪重负。
她们本该磕着瓜子喝着茶水,笑看戏中人悲欢离合,曲终而散,一场笑闹不过是一张票钱的回报。但她们眼中看着戏台上魅惑众生的狐妖,却心智不坚地入了戏。
她们做不了冷眼旁观客,他却始终只是逢场作戏人。女孩子向往的目光看着他,却又穿透他的躯体,她们渴望看到让她们心驰神往的灵魂。但是那里只有一片虚无,连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