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6.Chapter 26
    实事求是的说,纪春风并不觉得现在的自己还适合回到校园。

    就是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坐不住,心都是浮的。现在再回去,纪春风不信自己还能重新适应那个氛围,也也不觉得自己能比那时做得更好。

    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她的犹豫,杜十里索性把自己的时间也空了出来,趁着周末,带着杜十里在海淀区转了一圈。

    北京城的大学很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尤其是学院路和中关村一带。纪春风和杜十里小时候都是做着海淀区的卷子升上来的,对这个名字不可为不熟悉,来到这里,自然也有种格外的亲切感。

    两天多的时间,他们转遍了附近的学校,压轴的是清华和北大。

    像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一样,纪春风也曾经幻想过自己应该在北大和清华之间挑哪一座去读。第一次知道“北大”这个名字,是在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里。不同的是那个女孩最终真的来到了北大,而纪春风的雄心壮志,则在漫长的成长时光中,一点点磨灭殆尽,连星火都不剩一点。

    只有今天站在这个地方时,才会打从心底里泛起一股难言的惆怅。

    其实要纪春风说这所学校究竟跟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她可能也讲不出来,但当她站在北大图书馆门前抬头仰望的时候,的确油然生出了一种渺小之情。

    不提世界自然和万物奥妙,就连人类本身所创造的知识,她所接触到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就像田晓菲文中那个女孩所哭泣的那样,“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

    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这同样是纪春风面对杜十里时,常常会出现的念头。

    虽然她相信自己走在适合自身的道路上,虽然安慰自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总有人说坏学生将来能当老板而好学生名校毕业后会去给他打工……但可能只有站在这条路上的人才会知道,那种“不如人”的感觉有多椎心刺骨。

    好像平白无故低人一头。

    而且这种低,还是她自己内心承认,但面上绝不肯表露出来的。

    一句诗突然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纪春风小声的跟着念道:“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1954年,十六岁的林泠写下了这首诗。三十三年后,同样十六岁的田晓菲将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文章之中。她们都坚定的向着自己的“目的”努力,而她呢?

    可能是因为这个环境的确适合回想名言警句,纪春风思维活跃起来,脑子里又出现了保尔·柯察金的名句。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陡然被经典句子砸中,纪春风在心里问自己,甘心吗?根本不去努力和尝试,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眼看自己跟杜十里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没有任何交集,等到老了的那一天再去后悔?

    不。

    回去的路上,她问杜十里,“你觉得我学什么好?”

    “感觉你对西点很感兴趣,或许可以往这方面深造一下。”杜十里想了想,说,“餐饮的生意总比别的好做些,只要你的手艺够好,总会有人捧场。你觉得呢?”

    “山东蓝翔吗?”春风笑着调侃道。

    杜十里无奈的看了她一眼,低头用手机搜索起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来。

    纪春风看着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那澜,将这两人在心里做了个对比。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