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典礼,是观看寺庙全体和尚念早课。而真正的辩论大赛则是在下午,贾琅早早命人占了位置。
当贾琅和林黛玉到达大厅时,早已经人满为患。
由于女客不便抛头露面,大厅左右两边全都放下竹帘形成两个偏厅。
贾琅捧起僧人递上的茶水,这种圆圆的,好像日本茶道的杯子。
在晋朝,但凡家里稍微有点钱,都会买茶杯、茶碟那种一套三样的。只有贫苦人家买不起瓷器,才会用黏土粗制的水杯。
贾琅到是不介意,轻轻抿了一口。
今年早春的新茶,估计是寺庙自种的,尝尝鲜还是不错的,胜在新鲜。
贾琅喜欢喝味道淡一点的茶,但却不爱喝新茶。他喜欢陈年旧茶,三泡之后的味道,他只喝第四道和第五道,第六道就不和他的胃口了。
很多人对于喝茶是非常讲究,无论是器皿还是泡茶的水,对于贾琅而言,最讲究的就是味道。
随着‘咚’的一声,浑厚沉重的钟声响起。
这次寺庆的主题终于开始了。
能排的上号的和尚全都坐在佛像前的蒲团上,或严肃、或轻松、或嬉笑,简直犹如十八罗汉的佛像。
所谓的辩论,并不是住持说出源头,让其他和尚进行答辩。而是客人自行询问,众位和尚有话则说,无话则静。
每一位坐在蒲团上的和尚,身后都有几位小沙弥手里拿着笔进行隽写。
在古时,能读过佛经,还能问出一二,至少也是具有一定礼仪之人。(纸贵,制造不易,贫苦人家读不起。)
大家都井然有序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问题很直接,有的问题也很含蓄。
佛祖为何要普渡众生?
众生并不想要被普渡。
为什么我是平民,而他是官宦之子?
为什么人生一定要有磨难?
为何你坐着,而小沙弥却站着?
。。。
。。。
贾琅一直边喝茶,边浅浅笑着,静静聆听着。
竹帘后的林黛玉看到周围的女眷叽叽喳喳说着那些佛理故事,有些话她认同,有些话她想要反驳。
即使内心很想把嘴里的话吐出来,最后她还是紧闭双唇,什么都没有说。
贾琅的安静是坦然处之,而林黛玉的沉默则是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
她心里的小人不断挣扎着,想要得到他人钦佩认同的眼神,却又被自身接受的教育所束缚。
结果,到最后,林黛玉依旧一言不发。
“琅哥哥,可问了心中的困惑?”林黛玉看到贾琅,似乎胆子一下子就膨胀起来。
“我的心中没有困惑,你呢?”
林黛玉摇摇头。
不知道是没有困惑,还是有困惑却不想问。
“前面是求签的地方,听说很有意思,你去求一支吧。解完签,我们就回去了哦。”贾琅伸手拍了拍林黛玉的脑袋。
看到林黛玉讶异得表情,贾琅一下子有些尴尬。
“在家拍妹妹的小脑袋,习惯了。你也是我的妹妹,别在意。”
林黛玉点点头,脸颊微红。
求签也分男左女右(左为尊),桑竹和榆柳护送林黛玉进入供奉观音娘娘的寺庙,但贾琅却并没有去求签,就在门外的柳树下找了一个石凳坐下。
一支签,百种解。
似是而非,无非看你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