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贾环交代赵国基打听一下目前市面上香胰子事情。赵国基回来后告诉他:这时能用得起香胰子的无非是富贵之家,其香胰子更分上品、中品、下品三类。上品香胰子不但香气芬芳、更是添加了不少名贵药材,价钱也是最贵的。最可笑的就是有时候有钱也难买到,只因为这些东西供那些达官贵人、乡绅富豪都难以应求。一小块四四方方的像豆腐大小的就要四百文;中品则是没有添加药材的,只是加了些许香料的,价钱也要三百文;下品就是连香料也没有添加的,只是具有一般的清洁功能,色彩、品相和上品、中品相差太多,价钱也比较便宜,只需二百文一块。而就算是下品的也不是平常人家可以用得起的,一般百姓也只是用皂角、草木灰等作为洗刷用品。
贾环听了这些,本就对这个香胰子没什么好印的他,更是坚定了一些想法。在他眼中看来,香胰子四百文一个,这不是抢钱吗?且不说目前香胰子使用效果不好,去污力不强;竟然价格贵还难买。简直就是一个坑嘛!于是乎,他又多画了一个小木盒子的图形,一并让赵国基去找木匠多做些出来。
说起香胰子,其实就是现代的香皂前身,只是其工艺和时下的香皂有着不同。很久以前,在民间就有各种清洁皮肤的办法。早在西晋时代,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这里所提到的“澡豆”恰恰是在蜀朝时代发明出来的高档卫生清洁用品。
在此之前,人们盥洗的时候,去除油垢的手段基本上只有米汤、面汤以及天然的皂角。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点,正是将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在初唐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澡豆配方已经讲究到了异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其中的一款是以白豆屑作为主料,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麝香、丁香五种香料以令其芬芳,同时还配有白僵蚕、白术等多种被认为可以让皮肤白皙细腻的中草药,此外还有滋养润泽皮肤的鸡蛋清、猪胰。制作方法颇为细致,大致上,是先将猪胰与白面、鸡蛋清调在一起,晒干之后再与其它配料相合,一齐捣成细末,再与白豆屑混拌。盥洗时,用这种混合的香末擦在脸、手上,不仅去垢,而且有美容效果,“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
而到了宋代,澡豆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这个时代的新鲜现象是“香皂”的出现。传统香皂的重要原料是皂角,也就是皂角树所结的果荚,天然地具有去油的性能。早在《千金方》中就已经提到,用皂角熬汤来清洗身体,或者把皂角作为原料之一加入到澡豆之中。宋人的发展,是将皂角与香料、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捣成碎末,再凝聚成团,做成团块形式的成品,在市场上出售。另外,当时浙江一带还有一种叫做“肥皂”的树木,其荚果比皂荚更多油,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南宋时代也用肥珠子制造香皂,成品就叫做“肥皂团”。应该说,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的“皂”、“肥皂”的称呼,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并且是源于“皂角”、“肥皂(荚)”这两种主要原料。宋人杨士瀛《仁斋直指》中记录了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藁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浄肉一茶盏)。先将浄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