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尴尬的笑了笑,“我听我的上司说起过,听说朝廷最近还有一大批粮食运回来,到时候,朝廷还会下拨的。皇上也下过严旨,让朝廷想尽一切办法,必须保证整个大清朝的臣民都能安全的过冬。”
县令听言,重重的点了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康熙皇帝缓步上前,抬手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头,语重心长的说道,“大人,为难你们了。”
县令欣慰的笑了笑,“如果不是当今的皇上如此爱民,推出有利于全民的新政,说不准下官便会挂印辞官,回家做一个平稳的教书人了。”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您这样说,是不是您对这个朝廷,有了些许信心呢?”
县令听言,一脸的郑重,“当然!只要朝廷能抗住,让我们坚持到明年秋收。那么整个我们县,便能翻转过来。加上朝廷的限免赋税的政策,下官敢断言,到时候,定会还有很多的百姓回归家园,从而更会加快恢复种植生产的。”
康熙皇帝又一次的点了点头,沉声的说道,“我会上奏给朝廷,上奏给当今皇上的,我想,皇上肯定会感到欣慰了,因为大清朝,有你这样的好官!”
这位县令听得康熙皇帝的话语,腼腆的一笑,“因为皇上对下官,对所有汉官,都有知遇之恩。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作为受到了皇上知遇之恩的汉官,哪有不尽全力抱枕朝廷的道理?”
康熙皇帝听言,沉思了片刻之后,轻声的说道,“其实也不是知遇。因为皇上知道,大清朝最后依仗的,乃是全国所有的老百姓,而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满人。”
县令听言,皱起了眉头,“大人,有些话,心里明白,还是不要言明的好,咱们莫谈国事,做好自己的差事就好。”
康熙皇帝见聪慧的县令,巧妙的避开了康熙皇帝想要继续的话题。
康熙皇帝当然也明白此刻这位县令的想法,所以也没有再次为难于他。
康熙皇帝抬手指向了东边的那个,依旧发放着粥的大棚,还有前面零星的几个排队领粥的小孩,转过头来看着县令问道,“怎么那边还在发放,不是说发粥有准确的时间限制么?”
县令看了一眼,说道,“那些是为了家中没有大人,或者家中有人生病,没有能及时领粥的小孩准备的。小孩的时间观念没有那么准,准不能因为时间限制,便不让这群人吃饭了吧?”
康熙皇帝听言,点了点头,转身指向了旁边的另外一个没有任何人领粥,却是依旧熬着粥的粥棚,说道,“那个呢?”
“那个是为了孤寡、不能领粥的老人们准备的。等会,下官还得派人去给他们送粥呢。”县令一脸无奈的说道。
“大人,恕下官不能陪您了,还有不少人没有吃到饭呢。下官还得安排。”县令长长的出了口气,对着康熙皇帝躬身作揖。
“嗯。您忙你的,我就随便看看,呆会就离开了。”康熙皇帝对着这位县令微微一笑,轻声的说道。
这位县令大人听的康熙皇帝的言语,躬身的退了出去。可是还没有走出几步,便转过身来,又一次的对着康熙皇帝躬身作揖,“大人,您一定要将这里的真实情况上奏皇上,让皇上尽快想办法下拨点粮食下来。您告诉皇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国必先安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