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辜敏道所说,东瀛这样的小国,在大华这儿确实是入不大了眼的,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文献记载他们的朝代更替,杨素虽然恶补了不少知识,但还是不清楚东瀛此时的历史进程。
而辜敏道在杭州落脚了这么久,还搞不清楚东瀛大名和王国的区别,估摸着也不用想从他这里知道现在的东瀛到底是个什么政治生态了。
“原来是入贡之争。”杨素叹了口气,“本官在河南境内见识过卫所兵的战力,也不会弱到一触即溃的地步,若是遇到雷镇这样的优秀将领,战斗力还能提升更多,这洪千户还真是个草包,居然连打都不敢打。”
卫所兵积弱是华朝公开的秘密,皇上都没办法解决,但直接怯战的将领还是很少见的,毕竟这关系到头顶的乌纱帽,除非那就是…
“根本不能对上,因为一旦对上就是必死的局面。”辜敏道手指划过邸报,在“刀枪不入”这类的关键词上划过,“这种词本官见得多了,不过是逃脱责任的借口而已。”
最终,他的手指落在了一个词上“百把倭铳”,脸上的表情终于变了:“倭寇一向是用的倭刀,注重欺身之后的近战攻击,虽然也有倭铳、倭炮,但是一次出动百把,上哪去弄那么多火药?”
杨素终于明白了中牟的火药去了哪里,他恨得咬牙切齿,本以为那两个混蛋玩意也就是卖给私造鞭炮的私炮房,没想到竟然敢通倭,这可就是叛国了!
这么想着,他连带着对南都、浙江的官员都有了看法,毕竟走私火药这种事情,要是上面没有保护伞,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百把火铳”这个词还意味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这一千多人的倭寇队伍,极有可能全是东瀛人。
其实自大华海禁以来,无数靠海吃海的渔民便断了营生,以前干的好好的买卖瞬间就成了非法勾当,这就比较气人了。他们没有田地,要想操持本行,只能做起了海盗和走私商人,毕竟这个职业虽然高危,但好歹比乞丐强上一点儿。
再后来东瀛人来了,他们怀着想做贸易的赤诚之心而来,于是两边一拍即合,汉人成了汉奸,把太君领上了岸。毕竟这帮东瀛人虽然打仗不要命,但是人生地不熟,上了岸要是叫人贩子卖了可就不美了。
所以,华朝的倭寇,其实大部分是汉人,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付一下平民老百姓还可以,但是真要是和官兵对上,也不是对手,面对专业军人——大华水师,更是只有被吊起来打的份。
但这次明显不同,百把火铳似乎只能交给好用又结实的东瀛武士使用,原因就是这帮老哥都是二杆子,一打起来冲在最前面,是倭寇的主力。
杨素看着辜敏道紧皱着眉头的样子,感觉他的表情不似作伪,心想:“这老辜还真是个糊涂蛋,治内舒敏斋这样的大商号的背景搞不清楚不说,连火药在眼皮子底下被送到了倭寇手里都不知道,这也忒无能了吧。”
但此时终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紧皱着眉头思索:“这次倭寇行动可谓是倾巢而出,所图一定非小,他们难道想劫掠宁波?”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再也抹不掉了,而且越想可能性越大,倭寇虽然打不进宁波城,但是手持短铳之利,劫掠周边还是做得到的,若是心再大一点的话…
“杭州!”杨素悚然而惊,他望了望四周,却哪里能在这衙门后堂找到地图,只能捶了一下桌面,“真是可恨,若是放任这批倭寇不管,宁波、杭州两府恐怕要损失价值几十万两白银财物。”
辜敏道是一个坐等退休的老人家,听了杨素的分析,顿时感觉一阵眩晕,接着便出了一脑门子的汗:“杨大人,您可别吓唬我,这帮倭寇可是从来没有这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