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的太姥要是活着的话,现在应该一百多岁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发小的太姥还在世。那个时候老太太就已经八十多岁了。因为发小的姥姥家就和我们村挨着,所以我也经常跟发小到他姥姥家玩。所以也就经常看到发小的太姥。老太太个子不高,是那种小巧型的老太太。老太太见人就笑,看着很慈祥。可就是不怎么说话。听发小说,别看他太姥看人就笑,可那只是出于她善良性格的本能。太姥早就糊涂好几年,大部分情况下是不知道谁是谁的。我想,八十多的老太太糊涂也正常。不过,除了这些,老太太的另外一个特点让我很好奇。老太太的下巴总是颤抖。只要老太太说话,下巴肯定要颤抖一会。即使不说话,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一阵子。当时虽然还小,但是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我不断的对比,认真的观察,最后我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那就是,下巴颤抖不是所有老太太的必要特征!
科学结论是得出来了,可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什么发小太姥的下巴总是颤抖呢?小孩子好奇心强,心里也装不住事儿。这事不整明白了,我寝食难安啊!我问发小,发小不知道。然后两个小屁孩就跑去问发小的妈妈。发小妈妈听我们一问,长叹一声,面色随之凝重起来,“你太姥命苦啊!”
原来发小太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受过刺激。说这话,那还是在老太太四十多岁的时候的事呢。发小太姥孩子多,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为了养活孩子们,家境贫穷的太姥和太姥爷是起早贪黑地干活。为了能让庄稼长得好些,多长点儿粮食,发小太姥很多时候在晚上或者是大早起都要出去拾粪。穷人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发小太姥家需要牲口粪给庄稼施肥,别人家也需要。所以要想多拾粪,那就要晚上比别人更晚,早上比别人更早。说来也怪,发小太姥一连好几天都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于是发小太姥决定起个大早,心想,“我就不信我拾不到粪!”
第二天,老太太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了。当时家里也没有个表啊钟的,所以也就不知道时间。后来才知道,老太太大约半夜两点左右就出去了。如果有表,老太太肯定不会这么早就出去。没有个时间,平时睡到五点准时醒。因为心里装着事儿,所以两点就醒了。可老太太还以为是平时的五点,于是就稀里糊涂的走了。时值隆冬,腊月里的时候,别说是夜里两点了,就是早晨五点离天亮还得一个多小时呢!借着淡淡的月光,老太太出了家门,顺着街道就往村西边走去。刚出村,就看到两个人走过来。看这两个人还挺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了。两个人看到发小太姥抬手打招呼,发小太姥也顺口答话。走了一会,道上的人越来越多,发小太姥都看着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说来也怪,这些人好像都认识发小太姥,都主动和发小太姥打招呼,有的还聊上几句。这些人看着面熟,可是都感觉模模糊糊的想不起来。发小太姥一路走着,按照平时的话早应该到邻村了,可是发小太姥走了半天后,发现自己还在村子口。再继续走,结果还是离不开村子口。好像自己走了半天都在绕着村子转。发小太姥有些慌了。再仔细看路上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自己认识的。可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