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二七式步枪的装备缺口依然很大,而且这些装备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所以暂时只能满足士兵轮流进行最低限度的适应性训练,包括持枪、瞄准等一系列内容,而每人每天实弹射击数只能达到一发全威力射击和两发半装药试射的训练量,倒是几组炮兵用旧式的大铁炮练了个够。
好在原火器千户所的徐千户想了个办法,用竹管做了一批模型,让等待步枪实弹射击的士兵们在一旁练习装填技巧,否则说不定阅兵上还有可能暴露出装填上的问题。同时把教导队分为前后两批,轮流还有一半的人去体验骑兵冲击的快感,这样才算是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了。
第三阶段是实战队形演练,包括各种可能遭遇的实战情况,除了骑兵集群冲击下的列阵、变阵,还有防步兵冲击战术,反弓兵战术,以及应对混合编制部队的战术。这个阶段除了教导队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陪练人员,可以说是整个锦衣卫兵营里面每天最热闹的时候了。
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半个时辰的“思想教育课”或者说文化课,在合理规划之下,这个文化练兵的步骤已经逐渐成型,而且不但没有引起士兵的反感,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训练内容。
因为徐钦知道自己不可能每天都来亲自设计内容,所以直接从城里请了两个说书先生来,轮流着间隔给士兵们“讲课”。当然了,讲的内容都是经过了他的亲自审核和修订的故事和版本,都是一些能够激昂澎湃的内容。
除此之外,文化课的内容还包括一些识字、经典的学习,从国家、民族,到忠孝礼义,反正都是一些兼具洗脑作用的内容。然后再通过提拔一些表现极好,口才也极强的教导队学员,让他们逐渐将教导队上过的课程转教给全军的模式,来达到全军提升的效果,这也才是徐钦将这支队伍叫做教导队的原因所在。
当徐钦从工坊来到兵营的时候,正是这天第二阶段的尾声。
最后一组七八十个持枪士兵分成前后两个横队,正在按标准进行持枪瞄准和半装药射击,只听“砰砰!”几乎连成一片的枪声,大片的硝烟从队伍中升起,士兵们也大多是从容不迫完成接下来的收枪等后续动作,从表面上看,已经基本具备了合格的“排队枪毙”时代军队的基本架子。
而之所以要采取半装药训练,也是迫不得已的下策,在没有标准化生产的时代,枪械的质量只能由工匠们进行粗略的检查之后按经验进行预估。加之加工标准的差异问题,很难得出真正准确的安全使用寿命这个数据,因此理论上这些步枪随时可能炸膛。
所以徐钦规定在训练中,全威力射击只能采取大间隔的单排模式,否则在密集阵型中一旦出现炸膛很容易波及他人,而半装药射击在理论上的危险性则起码下降了九成以上。
而截至目前为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新式步枪都经历了非常严格的筛选,同时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的是功夫过硬的工匠,产品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使用上的谨慎,暂时还没有出现过一起炸膛事故。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次新式步枪的投产算是异常顺利的了。
“站姿要笔挺!右肩要稳稳抵住枪托,瞄准的时候脸尽量贴到枪托上,还要闭上左眼,然后对准敌人!”
徐钦简单地给士兵们纠正了一些射击姿态上的小问题,同时对新军负主要责任的徐千户也学那些工匠的做派,直接让人把他的话给记录了下来,以便日后能尽量按照他的要求来训练士兵。
最后一组的实弹射击训练很快就结束了,而徐钦要求每个阶段的间隔期间,都要让士兵休息一下,上个厕所喝口水之类的,然后再一起合唱一两首歌。除了他剽窃的精忠报国之外,还有诸如满江红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