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钦的记忆中,历史上李景隆之所以能够取代耿炳文担任南军主帅之职,就正是因为黄子澄的举荐,而后来李景隆“越胜兵越少,越赢越往南”的奇葩经历中,这位黄寺卿的功劳也不小。
至于当时黄子澄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徐钦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对于目前他直接面对的这个情况,他心里还是有些谱。李景隆突然从一个武勋头面人物,和以经典派文官为核心的太孙党搭上线,而且还突然就进入了决策层,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极度反常的。
而且现在又自己这个和朱允炆“关系更亲密”,地位隐隐也更强一些的新生代武勋代表坐镇,在情况并不紧急的时候,以朱允炆对武勋的天然排斥,他是没有动力去主动拉李景隆入伙的。
那即使是朱元璋希望用李景隆来稍微平衡一下,太孙党中自己武勋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不可能直接下行政命令的情况下,李景隆也不可能突然就得到皇太孙集团这么高程度的接受。
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有集团核心人物给他做了担保!而且这个人在集团内的份量极重。这样一来如果担保人愿意下重注的话,包括朱允炆在内的其他人顺水推一下舟才有可能。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担保人必定就是黄子澄了!
以黄寺卿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和自己的斗争中,他连番吃亏。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对朱允炆的特殊意义,以至于朱允炆根本就不支持他,甚至已经对他有些小想法了,导致其在未来新一届领导班子里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引入一个新的武将进入朱允炆领衔的新一届核心领导团队,打破徐钦对这个领域的垄断局面,无疑是一步好棋。
这样一来,咋一看增强了武将集团在未来的朝堂整体话语权,但相比于未来徐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这种二虎相争的格局反而会削弱徐家的话语权,防止其一手遮天,朱允炆也不必凡是对徐钦言听计从、礼遇有加了。
就算这人的实力依旧比不上徐钦,但后面有自己这帮文臣支持,反而是占有一定优势的。至于捧杀这种想法,黄寺卿是绝对没有考虑过的,毕竟万一徐家做大,首先收拾了自己怎么办?
而对于李景隆而言,也没有其他更多的路可选了。在这种封建集权统治环境下,就算是贵为国公,也依然要紧随皇帝的步调。最简单、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大明开国六国公中,李善长身死族灭不提,其他五家际遇也是有天渊之别。
冯胜仅仅是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本人即被赐死,一家人虽未受更多牵连,但此时以是升斗小民。邓、常两家虽然还依旧顶着一个国公的名号,可也是连一个上朝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别说是参与国政,实际上怕是连朝中的三四品小官都不如。
剩下的权势依旧的仅有魏国公徐家、曹国公李家,可两家的现状和潜力都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徐辉祖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执掌三军虎符,稳居武班之首,论资历论、论水平、论恩宠,李景隆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决计赶不上的。
更别说徐家老三现在已经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副手;徐家第三代,徐钦更是年纪轻轻就执掌锦衣卫,并且深得圣宠,更娶了储君的亲妹妹,未来前途简直稳如狗。而回头看看自己家的那帮人,全踏马的是废物!这要怎么玩?
并且徐李两家表面和气,但曹国公心里可是憋着一口气的,凭什么徐家就一定要一直骑在李家头上?而且两家共同的出身和职权,也导致李景隆不可能直接投向徐家,一来面子上过不去,二来徐家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