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1章 绝密计划
    谁将牺牲?是我心里莫名奇妙产生的一种预感。我好像有了预知能力,很模糊。

    “你在我心里依然是一个谜,你的一切,我不太懂!”对于个历史人物,我想在亲眼见到的这个“不是人的人”,不能确定它的真实性,所以好奇。作为一个也是刚刚被边缘化的我,对此自然是好奇的。

    “我不想了解现实世界否定我到什么程度,历史虚无局限于我个人身上,倒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情。”

    “你有亚辉生前的直观感受吗?”他的对话,我不太懂。被虚无的人生,只有当事人才有切身的体会,我的感受还不太明显。

    “你现在只不过是一台可以模仿人类语言和感情的电脑而已,何以会有如此感触?那种三百年前的台式电脑是没有这种功能的,更何况是人机对话。”我继续质疑着这台电脑。

    “这一切就是我的记忆,亚辉的记忆,我就是亚辉!”电脑生气了,非同小可啊。这种电脑的人类情绪化,早就成了一百年前的民间传说了。

    “你说说你的故事吧,好吗?”

    “唉,人生不堪回首啊!”它沉默了一会儿。

    “好消极!”我冒出了这么一句。

    天才的人生的却确伴随着悲剧成长的,想到了雪竲,我开始有点相信这台电脑的话了。

    亚辉出生的年代,互联网人机连接的技术已日趋成熟和普及。而当时的青田村还在使用几十年前(二十一世纪初)那种普通的宽带网络,没能从实质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位置太过于边远了。刚刚学会走路的亚辉就成了留守儿童,不到五岁时,他的父母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双去世,又由留守儿童变成了孤儿。所以他基本上是由青田村村委会带大的。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记忆力,人家说,人要到三岁过后才会有记忆,他却不是那样的。他很喜欢看村委会的支教阿姨上网(村委会是整个村子唯一的网络用户),清晰的记忆伴随的是非常清晰的思想意识。

    因此,通过网络和支教阿姨们无意间的点滴教导,他竟然不到三岁就有意识的学会了所有的基础文化知识,更不用说他头脑以后的飞速成长了。可是,所有人都没有发觉这一点。对于亚辉来说,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过程根本就是多余的重复,只有他自己知道。刚进入中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已开始构思《大宇宙万年猜想》,并很快投入创作,并根据这些构思做了一些实际的实验与研究。他停止了学业,独自一人“流浪”到了全世界各地,以后的二十年里,没人知道他的行踪,实地考察与研究,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使命。这种“流浪”,要经历多少艰难和困苦,是可想而知的。

    此时的亚辉,仅仅剩下五年的生命。当他带着妻儿最终回到家乡时,却被查出患了肺癌,已到晚期,而当时的医学技术只能为他维持三年的生命,他能多活两年完全是靠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五年的时间里他做了很多事,说是要在有限的生命做尽量多的事情,这其中也包括带领乡亲们改变边远山区落后的面貌,青田村是全国第一个安装了互联网新干线的村庄。这种技术是在他组织下,先于所有网络强国研发的,而且研发过程中不依赖任何外来核心技术,由此中国摆脱了在网络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的现状。说他是中国新网络时代的先驱,其实并不完整,他对整个世界也是有贡献的。从2027年开始,信息电子网络大爆炸每隔一年半就会爆发一次,使世界互联网经常由6g时代退回到3、4g时代。2057年,中科院根据亚辉寄来的一份图纸,研发了一种新的硬盘辅助器,才保证了互联网数据体系的连续性······这些资料,其实就记录在云老给我的书签里。

    只是,亚辉去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