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六七章 云南局势的剧变
   只因形势发展极快致使阿济格收到的告急文书一日数变,才几天云南全境完全失去。他别说无法从长江调军队过去稳定形势,能调兵也根本来不及。

    云南如此剧变可长江对岸护卫队却迟迟没有动静让满清高层讨论来讨论去,却是谁也拿不出能兼顾两处的计划来。

    没有人敢打包票护卫队会在半年内不过江,况且有半年不解决问题,二三十万大军赶到云南再回来也差不多半年了,这还怎么打仗将联军赶回去,清军再建立防线。

    还有军费本来紧张,明确知道护卫队半年内不可能打过来,调大军去云南军事作用多大不说,那钱财却是真拿不出来。

    此时满清兵力虽多却是两面受敌,江南虽富裕为抵挡护卫队不仅维持了近百万大军,还造枪铸炮钱财进少出多,又因向士绅要钱狠了点造成反抗的人与地方星布。

    说实话这满清被护卫队逼迫不仅无法全力对付联军,还军政两方面危机重重、内外交困。这样的局势原寄托于稳住云南,争取在长江打退护卫队进攻再谋后着。云南一败整个设想落空,众人讨论后认为长江这里军队无法动弹,唯有从后方调集一些军队去云南外围挡一挡再说。

    总而言之他们觉得不挡住护卫队是彻底完蛋,云南那边三方联军加金声桓、李成栋等人分成数个势力,要整合起来不容易,不大可能马上发动大反攻,反攻也力度不大,因此还可以拖延一下。

    满清对云南的局势估计还是准确的,金声桓、李成栋反叛打了清军冷不防,加上两人反叛自己的军队加影响到跟随起义的军队近十万,占云南清军三分之一以上,使得清军在云南的布置成为一盘散沙。

    更加上清军内部互相猜忌,不可能再有配合,一下子逃的逃、灭的灭,整个云南清军没几天如台风刮过地面的沙尘,除了角落旮旯干干净净再无剩余。

    但云南清军溃不成军,逃至邻省不足十万了,可联军除了李定国、白旺分别率部分部队追出省外,整个联军大部队却是只在云南各自抢占地盘。

    如此局面也是可以预料的,根本原因乃是残明、白旺、李定国三方在李定国到达云南后串联团结起来抱团取暖,共抗清军的。

    组织联军有白旺、李定国两方面有团结在大明旗帜下共同抗清的愿望,三方虽有不免怀权宜之计的人,但从现实与大部分义军将领看还是真心者多。

    如历史上李定国、李过李赤心、郝摇旗郝永忠等大西军、大顺军将领都是死在大明旗帜下抗清过程中病故或战死,倒是南明文臣中对义军将领歧视、提防、排挤、限制、利用、分化、控制者多。

    历史上如此这时的残明势力也差不多,首先弘光此时虽未死却与永历一样躲进异邦,区别是永历躲进缅甸,弘光躲在越北山区。

    在云南的残明势力有即位过隆武的朱聿键;江西抗清的揭重熙、傅鼎铨等人的残余;两广、两湖抗清的堵胤锡、何腾蛟等人的残军。

    残明军中有王爷、有各省督抚,这样的构成造成弘光担心大位不保的内耗;各种并级高官太多,没有一个权力中心等弊病。

    残明政治中心游离于残明军事力量之外,对三方联军联合抗清的纯军事行动影响不大,可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正并将满清军队的围困彻底打破,让联军有战略防御转战略进攻机会却是一时间无法协调运作起来。

    首先联军三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是三方中白旺最强,残明军次之。因金声桓、李成栋原为明军,反正后仍然算是残明直系,另二支部队虽也抓俘虏扩充了一部分人马,但总的方面论兵力残明直系占了首席了,白旺与李定国虽归入残明的旗帜下,兵力比重下降许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