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必须凝聚蜀王府上下干部共识和意志的大问题。但这个所谓的大问题,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新问题,而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老问题。
那就是护国军一旦出省,军事力量的主要投送方向或者投送地区在哪里?
即军事力量的战略重心在哪儿?
现实的方向有三个:北、东、南。
三者必择其一。
朱平槿最早尝试战略方向的选择,是在泸州。
在护国军的前身护商队即将北上川北与土暴子掰手腕之前,时任总参谋长的贺有义向朱平槿建议,实施“北守南攻”的策略。
即利用少量军队在川北与土暴子争夺要点,主要资源则投放到张献忠再次清扫过的川南泸州附近。
当时,刚刚管蜀王府事的朱平槿手中仅有很少一点兵力,又急于扩大蜀王府在全川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贺有义的建议得到了朱平槿两口子的大力支持。
松林山整编尚未进行,就来了个规模宏大的“四川填泸州”。
谭思贵三个排百余人和高登泰的土司兵率先进入泸州,拿下了泸州的土皇帝马应试,随后掩护着十万百姓陆续进入了泸州这个各方力量薄弱的真空地带,建立和控制各级政权组织,组织百姓屯垦和开荒。
一年过去了,如今泸州已经成为蜀王府各地王庄的样板。
泸州王庄控制着泸州、合江、纳溪、江安等一州三县的地方官府,控制着泸州卫和九姓长官司一流一土两个军事单位,控制着约二十万迁移与投献的庄户,控制着一百二十余万亩耕地。
在农业、工业以及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泸州都走在了四川王庄的前列,甚至成为了王府干部的培训基地。
这一切都说明,“北守南攻”的策略和“四川填泸州”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在一省一地如此成功,那么能不能将这个策略放大到更大的范围中去呢,比如全国的范畴?
从朱平槿所在的成都府放眼向南,有川南山地,有云贵高原,有广东广西,这些地方总的来说地广人稀,发展潜力巨大,还是朝廷统治力量的薄弱区。
如果能趁着朝廷与闯贼纠缠中原、无力南顾之际,趁机拿下贵州,进而席卷滇桂粤三省,从而在中国的西南部数省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割据,便可极大地提升朱平槿的实力,确保朱平槿有着广阔的战略后方。
这种战略,朱平槿称之为“南向战略”,又诗意化的称之为“向大海进军”。朱平槿将贺有义放在泸州,后来又将他调往遵义,扩编他统率的护国军第六团,实施上就是用贺有义来为南向战略背书,用他的实践来试探能不能闯出一条向南的道路。
然而,这条南向之路很快遭到了来自蜀王府内部的干扰和反对。
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将护国军推向了东方,推向了那条宛如银带一般缠绕在华夏大地身上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