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子的问话,宋振宗为难地挠挠头皮,手指却挠在了铁盔上。想到古佛寺那根竹签上的判语,宋振宗鼓起勇气讲了实话:
“世子,将士们说……其实怨不得将士们,末将早就清楚……末将是秦人,一路上走过来的,怎么会不清楚……
不是将士们想北进,而是不得不北进!
巴山看着高大,实则不高……秦岭那才叫高呢!太白山上终年积雪不化……
因为巴山大而不高,长而不险,所以巴山防线上到处都是漏洞!
将士们说,巴山防线一千多里,土暴子在山沟里钻来钻去,到处乱窜,把住隘口关卡也防不住……
防不住怎么办?只好用增加兵力,加厚纵深的办法……可这一来,驻军愈多,百姓愈少,粮食愈发困难……
按照您的说法,这叫做恶性循环。
占了汉中府多好!那里山清水秀,田多地肥。人说的话全是川音,吃的食全是大米……”
或许是思想准备不足,宋振宗开始说话结巴,后来便顺畅了。
不过这倒合了朱平槿之意。
朱平槿最担心的,便是他手下这员掌兵的大将与其他人搞在一起,搞圈子自立山头。宋振宗的表现,至少说明他并没有就此事与其他人共谋,是他本人的真实思想。
宋振宗所说的巴山道多难守,确是实情。
大巴山从西到东千余里,沟深林密地形复杂,唯独平均海拔只有一千至两千多米,相对高度只有几百米到千余米,并非人马难以逾越的天堑。
入蜀三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注一),仅是众多巴山道中的三条大道。若要守住漫长的巴山防线,势必处处分兵,处处薄弱。
见到世子微微点头,宋振宗说话越发流畅:
“粮饷一项更为要紧!世子您想,大军驻在巴山深处,粮食却产在蜀中腹地。军队所需粮饷,大部皆需沿嘉陵江、渠江、巴河等江河逆流前送,费人费力不说,光是这一路上的消耗,便是一大笔支出……”
宋振宗说的驻军粮饷难筹,也是实情。
自从战线从广安一线推进到巴山骑线岭,邱家商船队的运输量便增加了四至五倍,船只和纤夫的支出上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从卸粮码头到军队驻地,往往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
龙文光和刘镇藩为了保证前方的将士们有饭吃,组织了一支由两千多流民组成的背粮队。
虽然龙文光这位老文人颇有诗意地为这支背粮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巴山铁肩队”。但铁肩队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而且也要吃饭。一石粮食运到深山里的哨卡,剩下的还有多少,可想而知。
见着世子频频点头,宋振宗这位亲兵出生的护国军大将逐渐恢复了自信,声音愈发大了:
“……要知道秦贼入川,大都是从北方过来。要守住北边防线,唯一的办法,便是依托秦岭!
自古以来,蜀道之险在陕不在蜀(注二)!
秦岭好啊,从西到东,翻越秦岭只有六条险道: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库谷道和武关道(注三)。
前四条道通向汉中府。傥骆道早废了,没人敢走;褒斜道烧了,想走也走不了;子午道奇险,高迎祥引颈受戮之地。卡住午口,纵有万军也不能偷过,末将不相信流贼有胆再走一次。如今只剩了陈仓故道依旧畅通无阻。
至于后两条道路,库谷道通兴安州,连接荔枝道;武关道直通河南。
所以一旦夺取汉中,我等要守的道路只剩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