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章 回首已是少年时

    杨全在家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父亲和姥爷都是汽修厂的老员工,母亲在汽修厂公共澡堂里干活。

    杨全大哥杨武初中毕业后游手好闲的混了一年,之后在厂里干了三年的护卫队工作。厂里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工资也是有一点发一点的拖欠。

    托媒人说了一个媳妇,结果对方要求有点高,希望能置办出“四个现代化”:

    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和电冰箱。

    家里筹不出来这么多钱,嫌丢人的杨武一气之下偷了一点钱去南方见世面了。

    在外面混了一个月后,打电话回来嚷嚷着要做生意。

    从浙省带回一大包电子手表,一块钱批发价准备售价三块一个。但没想到手表质量太差,压货一百多个卖不出去,卖出去骗小孩子的还退了一半的钱。

    那段时间杨武吊儿郎当地天天躲在台球室,只要一回家就蹬鼻子上脸嫌弃家穷。恨自己没有投胎到一个富裕家庭。

    这次是杨武第二次去南方进货,和家里合计这次要带些牛仔裤回来。琅琊市内有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显摆,杨武觉得自己看到了潮流,要学习港片里面的打扮。所以决定再次尝试。

    家里人讨论后还是拿出了一点钱,孩子想出去闯荡总要支持的。衣服是可以尝试的,即使卖不出去,还可以自己穿。

    “芜湖的傻子瓜子几年前就雇了100多人,每天炒9000多公斤,听说都赚了100多万了。别人能做的,自家儿子难道还不如傻子?”

    父母总是相信自家孩子,无论是盲目的,还是理性的。

    “我让大哥带点英文磁带,等他回来后才能去学校。”天气太热、杨全拿着破芭蕉扇扇着风说道。这个天无论怎样消遣,都得带上茶缸和芭蕉扇。

    曾经多年在rb企业里工作,简单的日语生活对话和图纸都能看懂,但是这段时间社会潮流都在听着广播里的“跟我学”,让杨全又升起了学习英文的冲动。多一份知识,没人会嫌弃技能压身的。

    总不能只会一句“are you ok?”

    “二儿,你看咱们汽修厂车设备不少,技术也不赖,咋日子越过越穷呢。这都2个月的工资都没发了,家里娃娃多久都没吃过肉了。”

    罗叔一边在修车一边发牢骚:“这开学还想给娃娃扯身新衣服去上学呢,唉…,这日子过的真不如王小二……”

    杨全放眼望去青灰色的瓦房,大院的绿荫树木。破旧的墙壁上还写满了灰白的口号,厂房里少见人影,一副破败萧条毫无生息的八十年代工厂模样。

    大院门口生锈的铁字还在强撑着告诉南来北往的路人,这里曾是红火的琅琊汽修厂。

    汽修厂与其他国营厂一样,最初是数字代码的。后来根据国家文件而改成现在名字。因地处丘陵地带,金陵军区在此驻兵且野战训练军事演习极多,最初主要生产一些汽车冲压件以及给金陵军区汽车维护修理服务。

    随着80年代国家大裁军,汽修厂命运也改变了,国家放开计划经济,尝试市场经济。全国国营厂都面临着“军品任务锐减,企业无米下锅”。汽修厂的如一个豢养的动物放生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苟延残喘的活到现在。

    在日子困难的时候,厂里领导也决定尝试生产自行车配件,红红火火一段时间后因为质量及管理问题,生产成本控制不下来,导致最终变成现在模样。

    厂里账面亏本,生产订单不多,或者说越生产越亏本。工资已经几个月没有发了,人心浮动,看懂的都已经停职下海折腾了,有门路的都自己去赚钱。但是多数的工人没有心思,心里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