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33.第 33 章
    再两天就是元旦,宋叔的节礼她已经派孔庆波送去了。

    孔庆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日子以来收到的回信,重新拿出来翻看一遍,开始准备年礼。

    虽说元旦是个世界性的节日,国家还给放一天假,可在民间却不太受重视,也许是因为每次元旦后不久就是新年,而中国人更注重这些传统节日。

    孔庆霏寄出去的信,除了查无此人被退回的两封,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回复。

    回信的内容都大体相同,在表达哀痛之情后,让他们有事情就给他们写信云云,东西和钱千万不要再邮寄了等。

    随信来的还有一些土特产,有些是好东西,有些甚至都抵消不了邮费,但这就是心意。

    对于对方让她不要再邮寄钱票和东西的话,孔庆霏直接略过,历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她自然要保持下去,起码要保持到后年,形式好了再说。

    对于家里条件过得去的,回信时,孔庆霏就回寄了一些自制的十斤干肠、一铁盒子的京式糕点和半匹毛料。

    这京式糕点,她准备的是绿豆糕,蜜麻花,驴打滚,豌豆黄和芝麻瓦片这些经得起冻和长时间运输的。

    这些京式糕点,是竿儿哥找的老北京糕点师父在家做的。这么大的量,要是去商场买,不说得用多少钱票,根本就买不了这么多,再加上现在物资不充沛,做出来的糕点品相和用料也不行。

    那家庭困难的,孔庆霏则继续按月邮寄钱和粮票,且还在数量上加了一成。

    送的东西更实用些,深蓝色和白色的厚棉布各半匹,干肠和海干货各十斤,靠海边近的人家,就换成内地干菜十斤。

    至于无人接收的和没有回信的,孔庆霏查阅了以往的信件,找到可能认识他们的人,回信时加以询问,只等着对方回复,看能不能找到人了。

    只有三家人她觉得有些棘手。

    一家是父亲初当兵时的老连长家,老连长抗美援朝时牺牲了,因为当年对新兵孔父多有照顾,孔父和几个同连的战友就会给老连长家补贴一些,老连长家在东北山里,当年孔父的军大衣就是送给了老连长的父亲。

    时至今日,老连长的儿女也都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但两家依旧没有断了往来。

    孔庆霏初时没注意这家人,制式地给老连长家寄去了粮票和钱,老连长家人是真实在,给邮寄回来一麻袋的毛皮,有六张兔子皮、两张狐狸皮,还有一张狼皮。

    回信中说现在山都是公家的,不让打猎了,这些皮子都是早年攒下的,送给她当陪嫁。

    收到回礼,孔庆霏有些无措,这袋子皮毛可比她邮寄过去的钱和票值钱。

    翻了翻孔庆霏的记忆,才想起往年孔家吃的木耳和干蘑菇,就是这家人邮寄的,每次一麻袋,一年都吃不了。

    想到这,这礼就不能随便回了,若没个明目,对方还得再给回礼,这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把这家的信件都翻了一遍,孔庆霏才找到个由头,又以老爷子六十六大寿的名义,送了两匹布和一些海干货。

    等再过半个月,她再打着给长辈送年礼的幌子,还能再送些。

    第二家是孔父的战友家,他和孔父一起出任务时牺牲了,家在山西,骨灰还是孔父帮送回去的。

    这人是家中老大,上有爷奶和父母,下有一堆的弟妹,自己还有三个儿子。

    那里土地干旱贫瘠,每年的收成还不多,靠着他的工资和借债,一家人在困难时期才得以保全。

    从孔父和其父的书信之中,孔庆霏也算对他家情况比较了解,一个字穷,一个词穷苦。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