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9.第 19 章
而贾母和王夫人两人,更是连提都不提叫贾宝玉读书的事儿。宝玉读书,两人只是“大喜”,也仅仅是“大喜”,再没别的表示。

    贾琏读书,贾母和贾政还要给点儿文房四宝表示一下呢,贾宝玉读书,两人竟然一点儿表示没有?这不是太奇怪了么?

    宝玉读了两天不读了,也没见贾母贾政王夫人逼着非要他去学堂。导致原著中的宝玉,十五六岁了,就他正经没上过学,彻底被养废。

    贾家上上下下,贾赦怎么想的不知道,但从贾母、贾政、王夫人三人的行为看,绝对通过气,明白这块儿玉的坏处,知道贾宝玉并不能太上进。

    而从贾母和王夫人为贾宝玉选择的媳妇儿人选看,两人对待这块儿玉的意见也是一致的。

    贾母选的林黛玉,林家家人死绝,没有一个得力外援。王夫人选的薛宝钗,商家女,士农工商,地位更低,还有个不省心的哥哥。

    两人选的都不是高门大户。

    按说,以此时的风俗,贾宝玉虽然只是二房的孩子,但贾家两房并未分家,在外人眼中,宝玉还是荣国公的后人;宝玉的亲姐姐又是贵妃,婚事上即使不能和侯爵伯爵家联姻,也能娶个四王八公的后代,娶个官员家的女儿成为妻子,帮助宝玉。

    但是贾母和王夫人并没有。

    两人的差异差在人选上,贾母喜欢林黛玉,王夫人喜欢薛宝钗,而不是身份上。也就是说,两人的态度都倾向于选择权势不大人家的姑娘,而不是有权有势人家的小姐。

    一家之主贾政对于贾宝玉妻子人选,也诡异地就在这两个人中间,而不是像对待贾珠一样,娶个对儿子自身未来有帮助的人家的小姐。

    这三人态度出奇一致,不能用巧合来解释吧?

    不是巧合,那就是有意为之,不得不如此。原因么,自然是那块儿生来带着的玉。

    贾宝玉的那块儿玉,对于贾家这三个人而言,不是喜,而是个甩不掉的麻烦。

    扔掉吧,显得心虚。

    若是隐瞒不报,等皇帝查出来,那就是欲盖弥彰,没事儿也显得有事儿了。

    贾琏细想想,所以,这就是当初为什么贾母听到丁寿隐匿孙绍祖之事不报而紧张的原因吧?有那块儿玉在,贾家每走一步,都必须谨小慎微,不能给皇帝一点儿不好的联想。

    但是这事儿也并不绝对,端看皇帝怎么想。

    前几年,曾经有一农人四处宣扬,他娘生他的时候,梦到一条黑龙入腹,说他将来必成大器云云,此话传到当今皇帝耳朵里,皇帝只是一笑,说:“盼子心切,情有可原”,赏了那人二十两银子,以后再不过问。地方官见皇帝都不在乎,也没人再管他。那人如今依然在田里种地,勉强维持温饱。

    但这个事儿里的当事人只是个无权无势的农人,大字不识几个,见了当官的话都说不顺溜,想要有成就也难。

    而贾府...可是一向掌握着军权....再想想陈桥兵变...

    “哎,”贾琏暗叹一声,贾代善当初若是知道贾宝玉生而有异,不知还会不会热衷于帮助皇帝掌军权?

    又重重叹息一声,这种事儿,贾琏和贾宝玉同是姓贾,同是贾代善的血脉,分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该怎么想个万无一失的法子,解决掉那块儿玉才好呢?要不然,那就是个□□,不定什么时候就炸了。

    又摇摇头,此时还需慢慢筹划。现今,还是享受这难得的温馨时刻吧。

    之后,贾琏收拾心情,和贾母等人说笑了几回。又看宝玉玩儿玩具玩的开心,一时手痒,故意抢了探春拆的七零八落的小算盘,逗她玩儿。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