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去参加唐耀祖的婚礼的。
作为亲兄弟姐妹里最后一个结婚的,唐耀祖压力当真不小,尤其是哥哥姐姐们一个两个的全生了孩子,还清一色的全都是俩,弄得他也特想今天结婚明天当爹。
咳咳,开玩笑的。
唐妈还挺懊悔的,她当初也没想到国家的政策说变就变,不光变了居然还那么严厉,愣是只准一家生一个。听说有些地方的乡镇里,假如头胎生了闺女,是允许生二胎的。可偏偏他们这边严格的要命,说不能生就不能生。
为此,唐妈懊悔了许久,悔不该把事情拖到那么晚,横竖十七八岁结婚在村里也不稀罕。早点儿结婚还能多生一个娃,现在只怕是没法子了。
话虽如此,大喜的日子,唐妈还是很乐呵的。因为前头四个都结婚了,如今日子好过了,她也没什么负担,轮到最小的儿子时,自然是想方设法的把婚宴弄到最好。
冬日里办喜酒是最合适的,一来正当农闲时亲朋好友几乎都空着,二来外出打工的人也都返乡了,再有就是完全可以由着性子置办大菜。
农村办席讲究一个八大碗,最好碗碗都是大肉,这样才是值得称道的。唐妈早两个月就准备起来了,自家养的猪到了出栏的日子也没卖,鸡鸭更是留着,还攒了半缸子的鸡蛋。
酱肘子、蒸丸子、炖扣肉……
尽管还未到时间,可唐妈早就已经准备齐全了,生怕到时候来不及,请了同族的婶子嫂子们都来帮忙,务必要把这喜宴办得风风光光的。
至于新郎官唐耀祖,自然是天还没亮就出门迎新娘去了。两家是一个乡的,离得不算远,却也不近,大冬日的路又不好走,可不得早点儿出门。也不止唐耀祖,唐光宗这个亲哥,还有近房的几个堂兄弟都一起去了,当然还有媒人。
一切就绪,唐妈已经往家门口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嘴里直念叨着怎么还不来。
唐家姐妹仨早就凑在一起说话了,见唐妈这样,边开口劝着边忍不住偷笑。
“妈,你急啥,这不是还没到时间吗?”
“耀祖又不是小孩子了,你还担心他走迷了路不成?他不是已经去过好几趟了吗?”
“就是呀,妈你先歇歇,等下还要喝儿媳妇敬的茶呢。”
说说笑笑间,时间过得飞快,饶是唐妈被几个闺女轮番安慰,瞅着到了这个点还没影儿,又忍不住慌了起来。
二姐给唐红玫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安抚住唐妈,自己走到了一边,看似应该是去打听什么了。
唐红玫心里也慌,回想起先前听唐妈说过的话,忙问:“妈,以前三婶子不是提醒过你,要多准备点儿红包吗?你备下了没?”
“备了备了。”唐妈瞅着院子里越聚越多的人,心下的慌乱蔓延到了面上,绞着手说,“我特地包了二十个红包,一个红包塞了五块。”
那就是一百块了。
听到这话,唐红玫倒是安心了不少。一百块在这年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对方就算趁机敲竹杠,也该够了。
想归想,可眼瞅着时间快到了,迎亲的连个影子都没看到,不着急才叫怪了。
大姐也着急,偏偏她嫁出去多年,哪怕偶有回娘家,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人来打听,只能边着急边安慰唐妈。
又半个钟头后,连吃酒的亲朋好友也发现不对劲儿了,有几个近房亲戚过来问唐妈,还有人询问要不要上菜了,更兼唐奶奶也唤了大曾孙子文哲来问,怎么还没开始。
终于,二姐那头有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