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川来说,现在我认为已经不是制造业的问题而在于制造业的级数问题。”沙正阳没有在苏伦康面前多少显摆,而是和对方踏踏实实的进行探讨,“单纯的制造业,或者说基础性的制造业,对于深圳来说,以前可能是根基,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让这个根基升级换代,我们需要让这个基础出现迭代式的提升,只有创新才能使得这些产业真正出现脱胎换骨式发展,而做不到这一点,可能他们面临的要么就是转移,要么就是淘汰。”
苏伦康听得很认真。
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几年,又曾经执掌了高技术产业司几年,他一直对深川的发展很关注。
深川在产业升级迭代上的确做到了全国最好,对新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同样也做到了极致,尤其是一些产业刚一出现,一些配套和附属产业就会迅速云集衍生起来,基本上不需要政府来采取行政措施来支持,就能自发性的形成一个生态体系。
这也是苏伦康最羡慕的,在蓝岛现在这方面还差距比较大。
“深川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从产业本身来说,其激烈的竞争又迫使企业需要不断在科技创新和模式迭代上实现突破,这方面政府更多的是予以一些包容性的关注和支持,而非行政干预,......”
“正阳,看来你对你们深川是信心百倍啊。”苏伦康笑了起来,若有所思,“那深川有没有自身的劣势呢?”
“有,当然有,土地资源不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这是先天不足,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后天的不断来弥补,好在我们深川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吸引力机制,通过为高等人力资源提供充分发挥的平台空间来做到这一点,就这个角度来说,做得还不错,至于说土地资源的问题,比较具体,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来解决,或者说缓解,......”
苏伦康意识到沙正阳对深川的分析判断有很清醒的认知,未来深川该如何走,沙正阳有着他自己的想法路径,那蓝岛呢?
恐怕这就是自己该考虑的问题,如沙正阳所说,到深川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能不能化为蓝岛自己可用的,还要看蓝岛自己,更需要摸透蓝岛现状和存在的具体症结,才能找到真正的切入点,对症下药。
苏伦康看着对方气定神闲的状态,甚至感觉对方已经有了一点儿运筹帷幄的气势,一个念头突然浮起:“正阳,你要离开深川了?”
沙正阳微微一惊,抬起目光,一时间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思考了一阵才道:“伦康,为什么这么说?2008年我才来深川,这才几年?”
苏伦康摇摇头:“深川这个地方,一把手向来时间不会太长,这更像是一个试金石,嗯,看看你能不能在这个岗位上熠熠生辉,那也就能决定你未来的前程。”
沙正阳一怔之后,没有再反驳对方这个话题,而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也许吧。”
焦阳踏进沙正阳的办公室时,还有些局促。
他不是第一次来深川,前几次来深川,他都没有来拜访沙正阳,不过这一次他还是决定要来一趟。
沙正阳到深川已经工作三年多了,期间回汉川的时候很好,只有前年回来的时候见过一面,但是因为时间原因,焦阳和沙正阳也只是抽空摆谈了二十分钟,沙正阳就因为有别的安排要离开了,道别时沙正阳还专门叮嘱自己有空到深川的时候一定要来他那里坐一坐。
焦阳也很清楚现在的沙正阳有多忙,所以几次来深川,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洽谈工作,他都没有打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