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过尘封往事,按下不提: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1920年。七夕节,江岸大城】
路过个饭庄,4门扇:
【门口立个木板,包浅色土纸。墨字从上到下,从右向左:乡左诸公敬启。本馆午食敬惠街坊。一碟一菜,糯香精米饭。一人足款:十五吊】
手写广告牌,单人午餐管饱:
【此处十五吊,银元1块5角。1个凉菜、1个热菜、1碗好米饭。言辞习惯,经济大环境,当时百姓理解。无须算盘(一碟:此处场景,1个凉菜。给多少,给荤素?须看客流多少,是否商业黄金地段,房租人力成本,在老板想要甚麽。没统一标准)】
有些地区口语,譬如民国时期:
【外地出差,妻子担忧。给意见:揣20吊。大远路的,腰里没钱哪儿行?穷家富路。此处场景,指20个银元。无须解释,家人明白】
做个简单比方:
【21世纪,俩人不痛快。其中一个说:做饭是啊?吃嘛了?找地儿,刷刷去。此处场景,所谓做饭:马勺碰锅沿,叮当响。恼火对方煽风点火。所谓刷刷去:挖苦对方。让找别处刷存在,去自我表现】
还在21世纪,妻子说:
【你做饭吧,我给孩子看作业。此处场景,就是家人商量吃饭。一个张罗厨房,一个管孩子。中国文化几千年,博大精深】
1920年,1块5角吃饭:
【贵麽?这个不好说。在艰难的家庭,5口人能吃3天。别苛求质量,胃里有东西就成】
能不能再久些,1块5角:
【江岸大城?5口人,吃5天…脑子没别的,就琢磨吃饭。若体力劳动,绝对影响工作状态】
表过插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周礼乐大街。外邦租界地,江岸大城】
所谓租界,工商业完全仰仗中国人:
【即便外邦店铺公司,大量聘用地方百姓。负责运营的掌柜、总经理,绝对比例中国人。外邦人最爱做的,打扮体面。外出刷存在】
街面先铺三合土,再铺木砖。
【木头裁成砖大小,硬度极高的珍稀品种。外邦国进口,曾防水防虫处理。砖铺好,再刷沥青。当时造价,中国清朝的银锭,几十万两。很多缘故引起,外邦公司最终同意。拿钱铺路】
但是,周礼乐大街有距离:
【早前铺一段,距离一般。清德宗光绪33年,1907年竣工】
为作有轨电车,再铺一段:
【到某个路口截止。1908年,周礼乐大街通电车。木头路面铁轨道,叮铃铛啷响不停。混行路面,人头车马攒动】
饭庄掌柜站定门口,正跟人寒暄:
【珺忻瞧瞧,想起来:曾带人,去辇辙瀑锦吃饭。无谓扰人说话,马车直走开】
路面过来独轮人力车,简易版出租:
【直白说,1个大木轮立地面。沿直径,套双推手连接双座位。两边坐人,保持平衡。座位倒像长方窄木凳,两条腿耷拉着坐。轮子势必要套子,否则如何能动?这木头套子,兼座位分隔扶手作用。左边乘客,搭右胳膊。右边,搭左胳膊】
前清晚期,独轮出租很流行:
【1920年,照样保留。价格一般,百姓化。迎面这辆,大尺寸。左右各2位女眷,还个幼童。女眷衣着皆缎子:大襟中长配裤,斜襟短上衣配裤,圆领对襟中长配裤。还女学生的,素色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