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贰节 大龙耍起来
个冤枉钱请你上门,对吧? “原来是这样啊。” 理由是什么不重要,对于克莱尔来说,眼前即将开始的表演才是最要紧的。二话不说,她赶紧举起了手里的小摄像机,在场地前方来回跑了两趟,选了个最好的位置,拿出了十二分的注意力,做好了拍摄的准备。 “咚咚咚咚~!” 鼓点声响起来了,然后是锣和钹,转瞬间,富有节奏又满是传统韵味的锣鼓点儿喧嚣大作,各自站好了位置的乡亲们也随着节奏舞动起来。 当中是一条彩色长龙,排成一列纵队的老少爷们,从前到后依次摆动着手里的撑杆。最先是龙头,然后是龙身,最后是龙尾,在他们的操作下,整条长龙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在空中翻滚游动,划出了一道道优美又极富力量感你的曲线。 长龙左右,各有一架旱船和一个蚌精。单独看,无论是跑旱船的,还是扮演蚌精的,都表演的很好,而当两者结合起来,更是营造出了一出‘乘船采蚌’的好戏。 大阵的最前面,是三个超级大脑袋。别的地方,这些大脑袋的造型或许会做成小孩子,也就睡俗称的福娃,但在这里,却是换成了福禄寿三星的造型。配合上各不相同的‘官服’,这三个憨态可掬的福神显得很是喜庆。 而在大阵的后方,也就是长龙的后面,是四个踩着高跷的人。虽然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是同一个颜色的,但是,从他们手里拿着的道具来看,这四个人扮演的却是不同的角色。 比如那个抱着琵琶的,扮演的是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那个手持双鞭,肩头趴着一只狐貂玩偶的,是在扮演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还有拿着一把道具长剑的,扮演的是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最后,还有同属高跷队中一员的陶大勤,他手上拿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明显是在扮演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 在绝大多数的舞龙队中,都不会出现这四位代表着‘风调雨顺’的天王形象,说起来,这也可以算是陶大勤家乡的一份独有的特色了。 “好~~~!”锣鼓点儿越发热闹,场地中的乡亲们也越发来劲了。随着他们的动作,渐渐聚拢的人群之中,终于出现了响亮的叫好声。 手持摄像机的克莱尔,通过镜头看着这一切,她的小脸上也露出了惊喜又兴奋的表情——在不列颠岛那边,可没有这么地道的表演,唐人街那边的舞龙舞狮,虽然也很热闹,但终究还是少了些韵味。 不仅克莱尔是这个反应,站在大阵边上的露西和雷蒙德,同样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他们两个也被乡亲们的表演给镇住了。说实在的,哪怕就在几分钟之前,他们还不觉得这些乡亲们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毕竟他们平时看到的乡亲们身为农民的那一面,跟现在这种民间艺术家的感觉实在差的太远了些。 有趣的是,就在三人因为乡亲们的表演而震惊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之中,也有一些人因为他们三人的存在而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卞之琳的《断章》中有一句诗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话套用到现在,简直最恰当不过了。 对于居住在县城里的这些围观群众来说,舞龙队倒是一点儿都不稀奇。算上春节和中秋,频率高得话,一年甚至可以遇上三次。可是,无论是哪一年的哪一个节日,他们遇到的舞龙队里,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外国人——克莱尔三人虽然没有参与到表演之中,但他们却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正是这套衣服标明了他们的身份,证明了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游客。 “看那个外国姑娘,她手里拿着摄像机呢。你说,是不是外国电视台派过来的记者啊?” “有可能,人家外国佬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口。” “啧啧,这要是‘接’了龙,可就太划算了。” “可不是么,说不定就上新闻上报纸了呢,还是国外的。” “咱们这个小县城里,难得有人上电视。别说中央台了,省台那边都没上过几次。这回可好,一下子露脸露到外国去了,不得了,不得了啊。” “你这是想要露个脸么?哈哈,去呗,接个龙,不过几千块钱的事。” “去去去,我家又没有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